灵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璧县
加快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灵政办发〔2025〕2号
各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灵璧县加快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灵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1日
灵璧县加快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市监质发〔2024〕97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7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产品质量。制造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消费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3%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工程质量。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建设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保持100%。重点水利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交通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服务质量。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供给新动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1.打造高端产业集群。聚焦“3133”产业工程,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动能。面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重大战略需求,集中实施一批质量攻关项目,加快推进成果转化。积极创建“灵璧轴承”区域公用商标,承办举办省级以上区域性展会、论坛,不断提升灵璧轴承在国内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轴承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统计局、经济开发区)
2.增强产业发展动能。聚焦灵璧轴承产业,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深入开展质量强链行动。深入实施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开展“百名专家质量行”助企服务活动和小微企业育苗行动,对链上中小微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配套专家”企业,构建“龙头+配套”企业生态圈。(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经济开发区)
3.推行“质教融合”工作。大力推行“职业教育+产业”的质量工作模式和“车间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和洛阳轴承研究所,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产学研实践研究基地”,积极推进轴承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灵璧现代轴承产业学院深化与轴承产业园合作,继续开设轴承企业订单班,为轴承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到2027年,新增轴承产业订单班5个,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就业安置率100%。(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经济开发区)
4.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以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为目标,聚焦集群内企业共性需求,充分发挥灵璧县轴承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利用“464”线上大数据平台,推动质量信息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建设“464”服务高质量发展“一站式”中心分站和质量工作小站,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产业服务节点,把“一站式”服务延伸到各镇,为产业集群提供一揽子质量服务。(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县数据资源局)
(二)激发产业发展新质活力
5.拓宽质量品牌矩形。实施品牌培育、传播、保护、利用四大行动,培育一批省内外知名品牌,推进灵璧品牌发展壮大。到2027年,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零突破,市政府质量奖2个以上。力争新增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数字化车间5家,省级工业三品示范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1个(轴承产业)。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争创省优“黄山杯”奖2个以上、市优“金鸡杯”奖1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
6.提升质量标准水平。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争取标准“话语权”。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量传溯源技术体系建设。每年新建计量标准不少于2个,积极申筹安徽省轴承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7.强化质量标杆引领。实施企业质量管理“领跑者”计划,推广质量标杆企业成功经验,争创全国、全省质量标杆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到2027年,实现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和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全覆盖,推动每年不少于20家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培育3家以上质量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三)培育产品升级高端优势
8.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实施资源效率对标提升工程,引导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好农业发展“第一车间”,依托高校帮扶,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迈向价值链高端。到2027年,全县绿色认证产品突破45个,“三品一标”认证数达到60个,力争新增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个。(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杨疃镇)
9.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夯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大工业品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
(四)铸就建筑质量精品工程
10.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在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严格落实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终身制,实现经竣工验收的工程合格率达100%。(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
11.发展新型绿色工程。加强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推动建筑产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传统建材升级换代,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增强复合建筑材料及制品,推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逐年递增,新建建筑全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五)提升服务质量新兴高度
12.打造高品质服务质量。以提高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到2027年,力争培育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1家以上,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1个,“安徽老字号”品牌1家,创建3星级酒店2家,争创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建设(改造)绿地20余万平方米。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逐年递增。(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城管局、县数据资源局)
13.促进绿色发展高水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27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60%的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数据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
(六)建立质量治理现代模式
14.加强政策精准扶持。主动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基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复合型科技金融产品。建立健全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将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纳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活动中,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更好服务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灵璧监管支局)
15.深化质量多元共治。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联合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以全国“质量月”、“世界计量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质量讲坛、质量品牌故事、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等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市质量工作交流互鉴,深化质量合作。(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商联、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委)
三、保障措施
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落细。要强化财政经费保障,鼓励开展各项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要加强宣传推广,深度挖掘我县质量提升进程中的突破性成果、标杆企业案例及创新实践亮点,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灵璧县加快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分解表 |
|||
序号 |
工作任务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1 |
开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安徽省质量促进条例》及先进质量案例学习活动,将质量工作纳入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
县委组织部 县委党校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各镇、经济开发区 |
2 |
制定农产品质量提升规划,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
县农业农村局 |
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各镇、经济开发区 |
3 |
推进食品药品质量品牌提升,确保质量安全,定期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卫健委、各镇、经济开发区 |
4 |
加大产品抽检和缺陷消费品召回力度,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产品质量信息全程可查询,推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逐步提高。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5 |
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100%。 |
县市场监管局 |
—— |
6 |
实施品牌培育、传播、保护、利用四大行动,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老字号等。打造一批灵璧品牌产品。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商务局 |
7 |
推行旅游业国家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和旅游服务投诉网络,游客满意度大幅跃升。 |
县文旅局 |
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各镇 |
8 |
推动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大中型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保持100%,新建建筑全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
县住建局 |
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各镇 |
9 |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性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县。 |
县发改委 |
县工信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 |
10 |
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依托项目培育专利,持续按照“三个一批”工作模式,全力消除一批“零发明专利”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效推进发明专利清零行动。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工信局、县科技局、经济开发区 |
11 |
申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1个(轴承产业)。 |
县市场监管局 |
经济开发区 |
12 |
建成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5个、申筹安徽省轴承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科技局、经济开发区 |
13 |
鼓励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动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施。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14 |
开展制造业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开展标准和品牌培育、质量标杆、质量管理QC小组等群众性质量活动,争创安徽工业精品。 |
县工信局 |
县市场监管局、经济开发区 |
15 |
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和结果通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16 |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成覆盖全县的一网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供给水平。 |
县数据资源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17 |
依法依规实施质量失信惩戒制度,将严重违法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
县发改委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18 |
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
19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成国务院和省政府下达的环境质量目标任务。 |
县生态环境分局 |
县环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各镇、经济开发区 |
20 |
畅通举报维权、监督投诉各种渠道,完善质量信号传递反馈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21 |
引导“链主”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培育创建一批“品牌示范企业”,鼓励“链主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支持三大主导产业申报创建各级政府质量奖。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22 |
依托宿州市“464”线上服务平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建设“464”服务高质量发展“一站式”中心分站、质量工作小站,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产业服务节点,把“一站式”服务延伸到各镇,为产业集群提供一揽子质量服务。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23 |
实施质量强链行动,支持“链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成立质量技术等创新联合体,进行质量攻关项目,形成质量强链标志性成果。 |
县市场监管局 |
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
24 |
1.序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升“双减”工作质量。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
县教体局 县人社局 |
县市场监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