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财政局 > 政策解读 > 负责人解读
浏览量:  【字体:   】

【领导解读】灵璧县财政局党组成员侯峰对《灵璧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水平评价办法(试行)》的解读

文章来源:灵璧县财政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0-04-15 09:13 责任编辑:财政局(金融监督管理局)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互利共赢长效机制。征求了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单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意见,制定《灵璧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水平评价办法(试行)》(灵政秘〔2020〕16号),于2020年4月12日以印发。

二、出台意义和总体考虑

坚持“科学有效、突出重点、正向激励”原则,对全县银行进行总体评价,客观反映县内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及实绩,扬长补短、互帮互促,鼓励县内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和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县内银行服务效率和能力,提高各类市场主体融资可获得性,持续提升县内银行综合服务水平,为实现灵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评价内容

主要从新增贷款额、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民营企业信贷获得率、制造业贷款发放情况和综合服务质量情况等六个方面,分类评价县内银行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实绩。

(二)评分标准

新增贷款额:各银行年度新增贷款额,满分30分;余额存贷比:各银行年末贷款存量与存款存量的比率,满分10分;新增存贷比:各银行当年新增贷款量与当年新增存款量的比率,满分10分;民营企业信贷获得率:主要体现在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拓展户数、投放总量、综合成本及贷款不良率四个方面,满分15分;制造业贷款发放情况: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贷款余额、新增贷款量和增幅、新增贷款占比及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四个方面,满分15分;综合服务质量情况: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单位和人员从各银行实际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方便快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满分20分。

各银行总得分=新增贷款额指标得分+余额存贷比指标得分+新增存贷比指标得分+民营企业信贷获得率指标得分+制造业贷款发放情况指标得分+综合服务质量情况指标得分。

(三)评分依据

新增贷款额、余额存贷比、新增存贷比、民营企业信贷获得率、制造业贷款发放情况以人民银行灵璧县支行、县经信局提供的统计报表为依据;综合服务质量情况以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县直机关单位、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规模以上企业及部分小微企业负责人,县“两代表一委员”等对各银行综合评价打分为依据。 涉及各银行上报的基础数据,如有弄虚作假,经人民银行灵璧县支行核实后,取消评价资格,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并抄送县内银行金融机构的上级机构。对发生或者造成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不力,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银行实行“一票否决”。

四、工作目标

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服务质效,鼓励县内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和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县内银行服务效率和能力,提高各类市场主体融资可获得性。    

五、主要任务

一是增强信贷服务有效性,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地方重点产业项目和特色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级行要政策,争取金融资源向我市倾斜;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  

六、保障措施

县政府对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银行进行通报表彰,对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差的银行进行通报批评。对年度综合评价得分最后一位且低于60分的银行,根据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和权限,县政府将向市政府报告该银行及银行主要负责人年度工作情况,并抄报该银行的上级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

七、创新举措

综合评价结果将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灵璧县支行对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评价体系和县政府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并作为县财政性资金存款分配、国库资金招标、金融工作奖励和文明单位评比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综合评价结果较差的银行,取消其服务地方发展优胜单位、金融工作奖、文明规范示范单位等奖项评比的参评或推荐资格。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强协调力度。金融局牵头做好银行信贷投放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衔接工作,实行定期调度、定期汇报制度,分析研究解决信贷投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保障企业资金流动性。二是加大存款组织。引导银行拓展客户资源,对准重点企业等优质客户开展精准营销服务,以贷促存,推动存款持续稳定增长。三是优化信贷结构。聚焦薄弱环节,引导银行脱虚向实,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四是开展评价调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开展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工作,加强存贷款调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