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灵璧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通过讲好先进故事,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营造良好的氛围,带动全社会向善向上。
三尺讲台育桃李 雪域高原传真情
——记“最美援藏教师”叶继红
叶继红,女,中共党员,安徽省灵璧县师范学校美术高级讲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女书法家协会理事,宿州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宿州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灵璧政协书画院副院长,灵璧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
叶继红老师在山南市举办“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师生书画、剪纸、手工作品展。
从教三十四年来,始终坚持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并担任了28年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9年,叶继红主动请缨,成为了安徽省第7批教育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在她即将进藏的时候,非常支持她工作的老父亲突然去世,作为家中的“儿子”,在安葬好老父亲、安排好老母亲的第三天就戴孝飞赴至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支教。作为此次援藏教师中年龄最长的成员,叶继红老师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还要克服高原反应,语言、风俗习惯上的差异等困难,努力在雪域高原上架起了皖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连心桥”。
潜心教学 传播书画之美
进藏后的一段时间里,她一直在思考:作为第一位援藏的美术教师,自己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认识美、创作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书画艺术的魅力。经过几周的摸索和实践,国画、书法、剪纸、融入藏文化的手工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叶继红带进了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课堂,并结合每名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烹饪”出适合他们的一道道艺术大餐。并组建了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第一个美术社团,自掏腰包购置各种美术材料,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们练书法、画国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社团成为学生们课外活动的乐园,成为党的政策宣传阵地。2021年7月,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她在山南市举办了主题为“永远跟党走”的师生书画、剪纸、手工作品展,得到了时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山南市市委副书记汪华东的高度评价。2022年她辅导的藏戏面具泥塑荣获教育部主办第七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三等奖。
关爱学生 打造温暖之家
在西藏,一些来自阿里、那曲牧区的学生因路途遥远,回家很不方便。她得知后,便常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班里的一些学生生病,父母不能及时赶来,叶老师更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他们。学生扎西拥措家住那曲牧区,距离学校四五百公里,基本上一学期才回家一次。叶妈妈就经常把她和其他一些离家远的学生带回自己宿舍,为他们包饺子、炸丸子、蒸包子,做各种美食。有一次,学生白玛央金突然心跳加快,晕倒在地……叶妈妈连忙把她送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守护至半夜。白玛央金的母亲连夜从家中赶来,看到女儿脱离危险,感动得掉下眼泪,拉着叶继红的手连声说:“你真是孩子的守护神啊!”她还为西藏错那市错那中学的学生购买了围巾和手套,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汉藏一家亲”。她关心、资助的学生很多很多,最高到博士毕业。
叶继红老师与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欢度“我们的节日•中秋”。
携手共进 齐商授业之道
叶继红深知,教育援藏,要培育“造血”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提升山南市教师的教研水平,叶老师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又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工作室。全自治区的不少教师都到这里来向她学习画画、剪纸等技艺。叶老师同时也与当地美术老师交流美术教育的感想和心得,不仅了解学生们的美术学习状况,还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积极送教到更边远的学校,给山南市的美术教研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2020年末,叶继红老师受西藏自治区教科院的邀请,在西藏自治区第一期全区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给他们上了一节示范课,作了题为《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的讲座,并指导教师们户外写生创作。她还把自己独创的融入藏文化的手工彩泥制作方法,向山南市美术老师推广,深受他们的好评。
叶继红老师与部分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合影。
皖藏一家 同唱友谊之歌
履职尽责,作为县政协委员,叶继红在藏期间,为了更好地促进汉藏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她主动为山南市政协和灵璧县政协搭桥,成功地举办了两地书画联展,既促进了两地政协的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又增进了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
叶继红先后被受援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援藏教师”,还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奖”,并被自治区党委录制宣教视频进行宣传,被山南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藏干部”。被宿州市教育工委评为“宿州市第三届最美教师”“宿州市教育系统援疆援藏工作先进个人”。被宿州市文明办选树为2023年第一季度“宿州好人”。援藏归来,叶继红又重回工作岗位,仍然以满腔热忱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真爱在人间 榜样在基层
——记“安徽好人、宿州市道德模范”闫芳
闫芳,中共党员,现为灵璧县灵城镇界沟小学教师。丈夫发生意外成为植物人后,她毅然决然挑起家庭重担,抚养年幼的孩子,孝敬年迈的公婆,关爱学校的学生,以实际行动演绎人间真爱。她先后荣获“宿州好人”“安徽好人”等称号,2022年9月获评第五届宿州市道德模范。2023年9月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
闫芳照料常年卧床的丈夫。
对爱人不离不弃,在家里贤妻良母
“张波,你看,咱儿子又长高了,我们都盼着你快点好起来……”几乎每天放学回到家,闫芳都会拉着正上高中的儿子,走到躺在床上的丈夫身边,跟他说说话、聊聊天,让他感受家人的温暖。虽然丈夫没有任何回应,但闫芳坚信,总有一天,丈夫会好起来的。
夫妻恩爱和睦,孩子健康可爱。然而在2007年,丈夫因喉头水肿导致脑缺氧,突然成了植物人。得知消息那晚,闫芳一夜未眠,茫然失措,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感侵袭着她。但到了第二天,看着清晨的阳光和怀里熟睡的儿子,她又振作起来,暗自下定决心,要勇敢坚强面对生活。
为了给丈夫治病,闫芳东奔西走,四处寻医,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尽管如此,丈夫的病情仍未有明显好转。有人劝闫芳重新开始,“你还年轻,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可闫芳舍不得,她说丈夫和儿子都需要她,自己决不能放弃,“再苦再累,我都要一直坚持下去。”
从医院回家后,丈夫全身没有任何知觉,生活上只能靠闫芳照料。“每天要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擦洗身体等,护理上不懂的知识就打电话询问医生和护工。”在她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下,丈夫虽然常年卧床,却没有生出一点褥疮。没事的时候,闫芳就坐在床边,跟丈夫讲讲家里发生的事,期待有一天能唤醒他。
16年的时光里,丈夫一直躺在病床上,照顾孩子和公婆的重担便落到了闫芳身上。每天天不亮,闫芳就起床为一家人洗衣、做饭。看着日夜操劳的闫芳,公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些年,要不是闫芳,我们这个家可能早垮了。”闫芳安慰他们:“我这么年轻,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你们身体好,孩子健康成长,我就知足了。”作为母亲,闫芳总觉得对儿子是亏欠,高三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很懂事、自觉 ,学习上从不让闫芳操心。
对工作兢兢业业,在基层发光发热
工作中,闫芳牢记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事业过程中。在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闫芳还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在“大手牵小手、共创文明城”活动中,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老年教育教学点的工作中,闫芳也尽职尽责。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增添色彩。在教学中,她认真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节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去年带毕业班的科学课在全县毕业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闫芳老师给学生们上课。
对学生关怀备至,在校园良师益友
妻子、女儿、母亲、教师……无论哪一个角色,闫芳总是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一头是家庭的琐碎,一头是学生的未来,哪一头我都要顾好。”在学校,闫芳是学生心中的“小太阳”。对待留守儿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她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来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她还是愿意做一束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有人问她“你为什么如此坚强执着?”她回答说:“因为我是党的女儿。”
真爱在人间,榜样在基层。闫芳老师在家里是贤妻良母,在校园是良师益友。妻子、女儿、母亲、教师,她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重要角色。踔厉前行,是她坚定的信念,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奋斗是最亮丽的底色
——记“教研学科带头人”方少杰
2023年10月,在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各省、市、实验基地的教研机构联合举办的第21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暨“跨学科主题学习”专场活动中,灵璧县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方少杰指导的灵璧县小学数学团队《面积大揭秘》主题成果展示课,旨在有效地弥合分科教学造成的人为知识壁垒,跳出学段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带领学生回归学科本质,使学生能够以更全面和整体的视角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促进深度学习并发展核心素养的突出表现,受到与会评审组的一致好评,喜获全国一等奖。
在第21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暨“跨学科主题学习”专场活动中方少杰喜获全国一等奖。
方少杰是一名教师,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扎根农村,默默奉献二十七年;她是一名教研员,勇于改革求创新,引领教师成长,奉献无悔青春;她是一名省人大代表,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尽心耕耘,把绚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自己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
政治忠诚是奋发向上的源泉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保持奋发向上和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动力源泉,方少杰一直保持着这种学习的状态。几年来,她始终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立身之本。一是学习牢牢定神。她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重要思想作为补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身份牢牢定位。她永远牢记、 爱护、 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作为省人大代表、市党代表,她把代表身份视为崇高的政治荣誉,并化为沉甸甸的教育教学责任。三是品格牢牢定型。“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是她修身做人的基准,在工作中她带头发扬“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时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一线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攻坚手”。四是宗旨牢牢定心。她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牢、筑实,真正融入到灵魂中,践行在行动上。
方少杰与同事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扎根乡村是矢志不渝的初心
方少杰的爱人一直在南京工作,结婚后,多次劝她,离开灵璧到南京发展。作为一名女教师,方少杰也曾多次渴望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生活在一起。2018年8月她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通过了南京高层次人才引进,得到了去南京鼓楼区名校工作的机会。确实,到大城市工作,还能和家人一起生活是多么惬意呀,她动摇了。家长们知道这个消息,纷纷围着她:“方老师您走了,我们的孩子可怎么办呢?”面对着这些质朴的家长,她思量再三,最终放弃了去南京工作的机会。面对爱人的埋怨和父母的不解,她说:“每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下不了狠心离开。再苦再累也不能丢下孩子们!”她舍不得那些留守孩子,舍不得这方生她养她的热土。正是因为这份舍不得,她与丈夫两地分居21年,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虽有心酸和泪水,但却更坚定了她扎根乡村教育的赤诚之心。
方少杰课间和留守孩子一起快乐的交流
服务教师是一辈子的事业
方少杰同志调到县教研室担任数学学科教研员后,积极投身到新课改工作中。她把自己定位成为“服务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能力,她多次承担市县级示范课,2021年至今在“灵璧县送培送教下乡”活动中分别赴娄庄、大庙、黄湾等21个乡镇进行示范教学,得到乡镇教师们的充分认可和欢迎。两次参加“宿州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观摩课”活动,在宿州市四县一区巡回授课讲座,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方少杰在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教研江淮行一皖美课堂"进行专题讲座
她经常深入农村教学一线,听诊断课,在教研工作中时刻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学习指导工作,在用自己的言行给青年教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灵璧形成浓厚的教科研工作氛围。几年来她所辅导的教师硕果累累:在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在安徽省乡村教师信息化团体赛中2次获一等奖,4人获安徽省实验说课一、二等奖,部级优课26人次,科研论文省级一等奖13次,二等奖42人次,省级教研、电教课题结题2项,多名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潜心教研是执着不变的追求
几年来,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教师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结合时代特色进行研究,在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乡村教师信息化现场赛、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少先队活动案例比赛中获省一等奖12次。先后主持省级立项科研课题2项、市级立项科研课题2项。主持的安徽省少先队特色项目系列活动《美丽的灵璧我的家》课题研究,该课题成果在安徽省优秀少先队工作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创新了灵璧县少先队活动。主持的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程中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实践研究》研究有效的推动了全市的小学数学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并于2022年11月在安徽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23年9月,方老师接到参加全国“跨学科主题学习”比赛通知,每天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就仔细审阅教材,寻找各学科数学融合的切入点,不停地读、品、改、酌、思。从大环节的设置到每一个预设的生成,她都要反复琢磨。比赛前的一个月,她每天都要研究到深夜。她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2023年10月19日全国“跨学科主题学习”大赛中,她带领的团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责任担当是一生无悔的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教书育人是她一生的初心和责任担当。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停教不停学”线上教学视频录制工作,自2月19日接到录课任务后,既是“战斗员”,又是“指导员”,指导灵璧县小学24位教师的教学视频录制。
为了给全省的孩子上优质的网课,连续九周,每天工作起来,不分昼夜,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回家,唯一可以放心回家的时间就是录制的课程最终通过省里的审核,录播室显然就是她们的战场,更是教学的第一线。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经常昼夜都在加班,一熬就是一个通宵。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上高三,小的才3岁,方少杰的内心也充满了煎熬:年迈的母亲还需要我照顾,高三的儿子在人生最关键时刻需要精神上的鼓励,三岁的女儿需要陪伴,她亏欠家庭的太多太多……两个多月以来,由于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录制结束后她身体出现了不适,经常眩晕,头发也白了许多,医生说这与长期熬夜工作有关。但她却说:这何尝不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呀。
一心向党,是终身使命,也是世代荣光。方少杰老师,始终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书写着一个普通教师的新时代风范。她用执着的追求、坚实的脚步、劳动的汗水阐释了 “甘为人梯,痴心不改”的真谛,为孩子们架起了一步又一步攀登幸福的云梯。通讯员:张晶晶 汪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