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实施暖民心行动·建设幸福新灵璧

灵璧县践行“浦江经验”用心用情为民解忧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08-24 15:24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2022年8月以来,灵璧县委、县政府对照“浦江经验”,坚持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切实为民服务解难题,在宿州市首创。近一年来,灵璧县委、县政府持续丰富和发展“浦江经验”,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接待群众,信访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建立“组织架构”,群众来访有人办。去年8月份以来,灵璧县委、县政府率先提出了“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及时办、网上信访实时办、疑难信访监督办”的快速办理初次信访机制,以此来压实和提高每一件初次信访的办理质量和效率,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任灵璧县长以来,我深刻感受到,领导干部做工作要有‘流动商贩’的心态,到人多的地方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向老百姓多‘打听’,多‘八卦’,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真正掌握社情民意,增强源头治理能力。”灵璧县县长薛勇说。目前,灵璧县在各镇(开发区)建立了信访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镇(开发区)、村和社区成立信访室,配备调解员、信息员、联络员。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干部每天在县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坐班接访、定期到包保的镇(开发区)接访下访,处理疑难信访事项;镇(开发区)党政班子成员和村(社区)干部实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

打造“灵听灵璧”平台,群众投诉一网办。为了拓宽群众网上意见诉求的反馈渠道,今年4月,灵璧县打造了“灵听灵璧”网络综合治理工程网络平台,集网络问政、投诉举报、建言献策、线上办事等功能于一体,及时收集民情、解决民困、回应民需,推动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服务群众更加高效。

创建信访多渠道,群众诉求有人应。“你给6660000打个电话,准行。”韦集镇永久村村民张女士指着村里张贴的“走防促惠”海报,为犯难的张老伯支招儿。原来,张老伯的庄稼被雨水冲毁,报损后迟迟没有保险理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老伯拨通了海报上的电话号码,果真电话挂断后的第二天,韦集镇就派出分管领导到张老伯家中走访,经过调查核实,张老伯保险账户中的名字与身份证有出入,才导致兑付失败。2023年,灵璧县委通过开展“走基层、防风险、促发展、惠民生”专项活动,设立6660000电话热线,7×24小时受理群众来电,一体推进,闭环管理,做到“接单即办”“办就办好”,干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

“拉呱小屋”拉出百姓感情,解开群众心结。灵城镇一工地包工头陈某等人被开发商拖欠3个月的工资,因协商未果,一行5人到灵璧县“党员说理拉呱小屋”寻求帮助。信访局局长张辉同志在接待后,迅速联系住建局、人社局相关分管同志开展实地走访,考虑到各方实际情况,敦促开发商走银行贷款的路径,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1个月后工资欠款已到达信访人手中。灵璧县信访局党员说理拉呱小屋于202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说出烦心事 解决心中结”是“党员说理拉呱小屋”的工作宗旨。截至目前,拉呱小屋总计接待信访群众336件,化解息访309件,取得热烈的社会反响。

今年以来,该县信访总量持续下降、重复信访持续减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目前,全县信访总量为919件次,同比下降46.45%;重复信访321件,同比下降56.62%;信访群众满意度为97.95%,同比上升3.62个百分点。(江颖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