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聚焦两会”专栏

【聚焦“两会” 】和灵璧发布一起来看看灵璧的巨变!(八)

文章来源:灵璧发布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01-05 07:54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再启征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自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308个,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34户9498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为8.11%。截至2018年全县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灵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为提高灵璧县脱贫群众收入水平,灵璧县乡村振兴局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先后实施到户项目71089个、到村项目278个,建设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基地)68个,贫困村主导产业达标68个,“一村一品”产业达标贫困村14个。创新“光伏+农业+就业”扶贫模式,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56个,关联11356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开发光伏公益岗位1.11万个。

5年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县乡村振兴局全面落实落细各项保障政策,全县所有脱贫人口“两不愁”全面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

县乡村振兴局首创“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即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建立小额信贷风险预防、化解、处置机制。实施“一张大保单”工程保险保障,为带贫企业和脱贫群众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在灵璧举办

灵璧县委书记刘博夫同志在会上做经验介绍

灵璧县委书记刘博夫同志在2020年9月

全国小额信贷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2018年7月,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和全国产业扶贫保险工作会议在灵璧县成功举办,灵璧“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在全国推广,入选全国扶贫小额信贷优秀案例,在2020年9月28日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会议上,灵璧县作为全国唯一发言县区作经验介绍。

县乡村振兴局创新“一体四联” 消费扶贫模式。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升级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探索“一体四联”模式(以地方馆为主体,联结企业专馆、智能专柜、商超专区和果蔬联盟),打通保脱贫户收益、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利益联结阻点,立足产销对接、产销匹配,实现利益共享、市场共赢,营造以消费扶贫促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的环境,实现多方面扶贫举措融合并进的生动局面。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专柜直连直报目标,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充分认可,着力贡献“灵璧智慧”。

灵璧县消费扶贫产品专区建设一角

2021年以来,灵璧县乡村振兴局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巩固脱贫产业成果,放大产业到户效果。紧紧围绕建设“两县两区一基地”目标,坚定不移兴“三农”,促统筹,着重打造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四制并举”织牢防贫“保障网”

县乡村振兴局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机制。创新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工作流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共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构建全覆盖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2259个。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充分利用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每月与住建、医保、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针对重大疾病、大额报销、家庭重大变故等人群开展全面筛查,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水滴筹等公益性发布需求平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161条。建立定期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做好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筛查预警、数据比对、联合会商机制,部门间数据共享、统筹协作机制正常运转。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每月对监测户集中开展评定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研究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强化帮扶救助,因户因人施策,及时安排帮扶资金项目,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探索农业资源绿色生态循环新模式

灵璧县是农业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适合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杆(麦草、玉米秸、玉米芯等),禽畜(鸡、牛)粪便丰富。我县立足于黄牛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主导特色产业,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链为基础,形成园区“畜禽养殖+加工—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经3次发酵产生食用菌基料,基料全部用于培育种植食用菌,利用后的菌渣,经生产加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果蔬葡萄、火龙果、番茄等产业基地,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目前,杨疃镇拥有24间现代化温控智能化双胞菇房,占地2.42万平方,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畜禽粪便8万吨,每平方产双孢菇30公斤,全年种植8个周期,预计年产量5806吨、年产值约5000万。同时以双孢菇种植生产为核心,在“五大振兴”上联动出击,以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和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灵璧样板、灵璧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