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皖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灵璧县尹集镇的大豆千亩田里,沉甸甸的豆荚压弯了枝干,金黄的豆叶在秋风中翻滚,原本应是农机轰鸣、颗粒归仓的繁忙景象,10 月 11 日上午,却有一片地块陷入了 “停滞”—— 一台联合收割机突然熄火,让种植户张建国和机手李师傅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一抹 “志愿红” 的出现,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张大哥,别慌!我们来看看!” 伴随着清脆的喊声,灵璧供电公司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 3名队员扛着工具箱,快步走进田间。这支由电力技术骨干、机械维修能手组成的队伍,原本是在尹集镇开展秋收保电巡查,途经种植基地时,看到张建国蹲在收割机旁唉声叹气,便主动上前询问情况。
“这机器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刚割了两亩地就突然停了,仪表盘也不亮了。眼看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有小雨,这几十亩大豆要是收不及时,受潮发霉损失就大了!” 张建国握着队员的手,语气里满是焦急。机手李师傅也凑过来补充:“我检查了油箱和传动带,没发现问题,可就是启动不了,附近也找不到懂行的维修师傅,真是愁人!”
服务队队长仲家伟立即打开工具箱,拿出万用表、螺丝刀等工具,趴在收割机下方开始排查。“小李,你先检查电路接线柱,看看有没有松动;老陈,你跟我一起拆开发动机护板,排查油路情况。” 仲家伟一边分工,一边向两人讲解:“联合收割机在高强度作业时,电路接头容易因震动松动,油路也可能因杂质堵塞,咱们得一步步来,不能急。”
秋日的阳光依旧炎热,队员们的额头上很快渗出了汗珠,蓝色工装的后背也被汗水浸湿,但没人停下手中的活。李师傅蹲在一旁,看着队员们熟练地拆卸部件、测量电路、清理油路,忍不住感叹:“你们这技术真专业,比我找的维修师傅还细心!” 经过 20 多分钟的细致排查,仲家伟终于在发动机舱内发现了问题:“找到了!是主电路接头氧化松动,导致供电中断,另外燃油滤芯也有点堵塞,影响了供油。”
确定故障点后,队员们立即展开维修。仲家伟小心翼翼地用砂纸打磨氧化的接线柱,再用绝缘胶带重新包裹固定;老陈则熟练地拆下燃油滤芯,用清洗剂反复冲洗,直到杂质完全清除。“接线柱一定要打磨干净,不然以后还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燃油滤芯也要定期清理,这样能延长发动机寿命。” 维修过程中,队员们还不忘向李师傅传授日常保养技巧。
上午 11 点半,随着 “轰隆隆” 的轰鸣声响起,联合收割机成功启动,仪表盘恢复正常,李师傅驾驶着机器重新驶入大豆田,金黄的豆荚被顺利吸入机身,一粒粒饱满的大豆从出粮口倾泻而出。张建国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太谢谢你们了!要是等维修师傅过来,最少得耽误大半天,有你们在,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其实,这只是灵璧公司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助农的一个缩影。自入秋以来,针对秋收农忙时节农户需求,服务队组建了 3 支 “秋收助农小分队”,不仅开展田间保电巡查,保障灌溉、脱粒等设备用电安全,还主动为农户提供农机维修、抢收抢种等志愿帮扶服务。截至目前,服务队已累计深入 12 个乡镇,帮助农户解决农机故障 28 起,抢收粮食 150 余亩,用实际行动打通为民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
“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在群众需要的时候站出来、顶上去。” 仲家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丰收的田野说,“秋收关系着农户一年的收成,我们多跑一趟、多帮一把,农户就能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安心。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坚守在秋收一线,用‘皖美服务’守护好每一份丰收的希望。”
夕阳西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留下一道道金色的轨迹,服务队队员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田埂尽头,但那抹 “志愿红”,却像一面流动的旗帜,在秋日的皖北大地上,映照着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通讯员: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