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 创建资料

专家提醒中药入粽不可当药治病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灵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5-30 08:18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糯米又称江米,是粽子中的主要原料。其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健脾暖胃、补虚及止汗的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和出虚汗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粽叶是包裹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一般而言,北方地区多用芦苇叶,南方则以箬竹叶为主,还有的地方用槲树叶、芭蕉叶及荷叶等。粽叶种类多样,且这些叶子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气味芳香,有清热除烦、解毒消肿的功效。粽叶与糯米之间的这种一寒一温的经典配伍,有阴阳相济之妙,可以说是“寓医于食”。

食以地为源,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和饮食喜好的不同,粽子的风味也不一。从馅料来看,北方人通常爱吃甜粽,如赤豆粽、豆沙粽、花生棕等,而南方人则喜食咸粽,如鲜肉粽、火腿粽、蛋黄棕等,部分沿海地区还有海鲜粽等。南方粽子中又以苏式与广式最为出名,如苏州的白水粽,清香可口,蘸上白糖、桂花酱,又别具一番风味,可以说是最本色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粽子里的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老人、小孩及脾胃虚弱者要少吃。此外,粽子本身是主食,加了馅料后,糖、盐含量高,也不利于血糖、血压及血脂的控制,“三高”患者少食为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