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彬 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
春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却意味着将要面对鼻塞、流涕、打喷嚏、眼睛痒的烦恼,这些症状不仅让人苦不堪言,还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为此,本文将介绍中医是如何认识过敏性鼻炎的,有哪些妙招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过敏性鼻炎不只是鼻子的问题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最早提出了“鼻鼽”的病名,并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过敏性鼻炎奠定了理论基础。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导致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停聚,形成痰浊,上犯鼻窍,加重鼻塞、流涕等症状。肾主纳气,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就会导致鼻窍失养,出现鼻痒、喷嚏等症状。由此可见,过敏性鼻炎虽然表现在鼻部,但其根源在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因此,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并非单纯针对鼻部症状,而是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调治有方法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将过敏性鼻炎分为不同的证型,并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理。
肺气虚寒型:表现为鼻痒喷嚏,清涕如水,畏寒怕冷,气短乏力。常用方剂有玉屏风散、桂枝汤等。
脾气虚弱型:表现为鼻塞较重,鼻涕黏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常用方剂有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
肾阳不足型:表现为鼻痒喷嚏,清涕长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中医外治法
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或局部用药,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穴位按摩
按摩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等,可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迎香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主要用于治疗鼻塞、流涕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对于改善鼻子不通气有很好的效果。
鼻通穴:在鼻孔外缘直上,眼内眦角下方约0.5寸的位置,对于缓解鼻腔不通畅、打喷嚏等症状有帮助,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
印堂穴: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具有明目、通鼻、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鼻塞、眼部不适等症状,是治疗头部和面部疾患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
可艾灸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温阳散寒,增强体质。
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处。此穴位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穴位之一,艾灸此穴有助于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尤其适用于因寒邪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感冒等。
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处。艾灸此穴位有助于健脾利湿,增强脾胃功能,改善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从而间接地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肾俞穴: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处。肾为先天之本,艾灸此穴位可温补肾阳,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于因肾阳不足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艾灸肾俞穴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整体状况,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穴位贴敷
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如大椎穴、神阙穴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宣肺通窍的作用。
大椎穴: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具有调节全身阳气的作用。贴敷此穴位有助于疏散风寒,改善由寒邪导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神阙穴:在上腹部,脐中央。神阙穴属于任脉,贴敷该穴位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间接地帮助缓解过敏症状。对于那些由于脾虚湿盛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刺激神阙穴尤为适合。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鼻炎的重要辅助手段。以下推荐3款药膳。
辛夷花煮鸡蛋
做法:准备辛夷花10克,鸡蛋2个。将辛夷花和鸡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取出鸡蛋,剥壳后再放回锅中继续煮10分钟,使其更入味。
功效:辛夷花具有良好的通鼻窍作用,能有效缓解因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红枣山药粥
做法:准备红枣5枚,山药50克,大米100克。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红枣去核,与洗净的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至粥熟软即可。
功效:红枣补气养血,适合体质虚弱者食用;山药健脾益肺,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此粥对于脾虚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别有益。
生姜红糖水
做法:准备生姜片10克,红糖适量。将生姜片放入锅中,加入约5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待温热时饮用。
功效:生姜散寒解表,红糖温中补虚,有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减轻寒冷天气或受凉引发的过敏症状。
日常预防与调护
除了积极治疗,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和调护也很重要。
一是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
二是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是要注意饮食起居,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