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并印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高层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省人大代表、灵璧县县长薛勇介绍,为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借鉴皖北其他县区建设经验,根据发展实际需要,灵璧县谋划实施8个“牧光互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计划建设存栏肉牛3万头的牧光互补标准化养殖场(光伏牛棚),安装5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出栏肉牛3万头、发电6000万度、就地转化秸秆10万吨,可实现粪肥发酵还田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带动周边约2000名群众致富。
通过在牛棚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使得养殖和光伏发电增收双赢。这不仅既实现了农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又实现了清洁能源变现的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牧光互补’项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牛棚顶部太阳能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提升经济效益。”薛勇认为,但“牧光互补”项目存在利用设施农业用地建设光伏无政策支持和项目并网消纳较难问题,此类问题在我省其他市县也广泛存在。
为促进全省“牧光互补”项目建设,薛勇建议,一是出台保障用地政策。出台支持鼓励“牧光互补”项目用地政策;二是完善电力接入保障设施。供电部门加大对拟实施的“牧光互补”电网设施加大投入、提前改造,为项目建设提供接入消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