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灵璧县杨疃镇大亢村,蓝天白云,绿树环绕,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条条漂亮的硬化道路直通家门口,排排整齐的新楼房如雨后春笋,新建的小花园,乔灌花草相间栽植,错落有致,色彩相得益彰,小径蜿蜒曲折,椅子和凉亭点缀着公园,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小小乡村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灵璧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选准一个队,带好一个村”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施头雁领飞、治理高效、产业兴旺“三大工程”,打好“头雁+产业+治理”组合拳,为有序推进基层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赋能乡村振兴。
狠抓“头雁”队伍建设,让组织强起来
走进灵璧县杨疃镇杨集村,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明亮的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一排排民房干净整洁。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上被坐椅和健身器材点缀着,乐曲铿锵,舞队正酣……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
该县持续加强村级“两委”班子特别是“头雁”队伍建设,采取从优秀党员中“挑”、从致富带头人中“选”、从退役军人中“招”、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的方式选拔“头雁队伍”。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来,全县共选出村(社区)“两委”干部2200余人,其中35岁及以下80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833人,女性722人,村干部的年龄、性别和知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生机和活力明显增强。
同时,建立党组织书记评价体系,持续激发支部书记引领动力。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完善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召开述职评议大会、村干部星级创评等方式,对村干部工作进行考核,为村干部选任、考评及落实激励保障机制提供相应依据。
结合村级发展需求,通过开展观摩交流会、“擂台比武”大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沉浸式”培训。定期围绕政策理论、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着力提升村“两委”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头雁队伍”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业务基础。
不断完善村级考核机制,落实好“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干部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引导村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意识。同时,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的开展,做好落后村业务帮扶指导,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服务优起来
“医疗保险报销,只需要参保人携带医院诊疗书、收费发票、医保卡、身份证等材料,到当地的村民委员会填写医疗报销申请表,然后由村民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提交办理,省得村民往返奔波。”在灵璧县杨疃镇邱庙村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解答村民诉求。自从该村便民服务大厅和各项工作开展以来,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前来办理民生事项,邻里纠纷调解,小到开具各种证明,都办理得井井有条,赢得村民的好评。
近年来,灵璧县探索“党建+网格”新模式,在优化网格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增强管理质效方面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该县依托“基层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推动“多网合一”,将原先多个“分散网格”进行优化整合,各村(社区)在考虑地理位置、常住人口数量、村情民情等因素的前提下,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原则,建立基层网格2008个,同时优化网格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小组,打造“红色网格”,构建党建网格和基层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格局。
落实网格员“包网联户”工作机制,网格员每月到群众家中走访不少于2次,在走访过程中重点做好群众的问题矛盾收集,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村(社区)党组织进行研究解决,切实做到“事在格中办、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
建立健全网格员管理办法,印发《灵璧县网格员工作制度》《灵璧县网格员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条目式明确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及内容,严格执行网格员工作考核机制,坚持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各基层党(工)委每月对网格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比”,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于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网格员及时推荐使用。2022年以来,共有23名优秀网格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让群众富起来
走进杨疃镇杨集村,放眼望去,120亩联片甲鱼大棚、200亩果蔬大棚整齐排列。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薄田,产业无特色、村民收入少、村子无前景。
村子如何突围发展?杨集村党总支书记程壮壮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研究决定发展食用菌、果蔬、蜜薯的种植和大棚甲鱼养殖,探索实施“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结对帮带”产业发展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三职合一”。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产业大户先后成立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几年间,杨集村果蔬、蜜薯、食用菌和甲鱼等拳头产业快速崛起,并抢注“黑姑娘”和“杨集甲天下”等商标。目前,拥有20座占地20亩的现代化出菇棚,110亩果蔬大棚、1000亩蜜薯,占地110亩的20个钢构甲鱼大棚。各产业组织常年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季节性就业岗位400多个,带动全员就业,提高家家户户的收入水平。杨集村集体经济实现由单一化向综合性和多元性转变,逐渐向强村富民的目标迈进。2022年杨集村集体经济收入203.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有钱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各项产业的发展劲头也更足了。
灵璧县积极探索“村企结合”“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聚焦特色产业;通过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培养致富带头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蔬、蜜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黄牛、大棚甲鱼的养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选树出了先进典型,总结了好的做法和经验,打造了特色鲜明、经营多元、管理规范、治理完善的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样板。
目前,灵璧县共有帮扶产业项目312个,正在谋划发展的帮扶产业项目10余个。选取试点村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村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特别是监测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着力打造“一村一景观、一村一品牌、一村一产业”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王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