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乡村振兴 > 乡镇动态

灵璧县杨疃镇:小蘑菇坐着“飞的”闯世界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02-28 16:13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初春的安徽省灵璧县大地,依然寒气逼人,但在杨疃镇产业园里,却暖意融融。放眼望去,一座座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一排排菌基像一个个山丘,一朵朵雪白的双孢菇像赶趟儿似的争先恐后,一股股蘑菇香夹着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工人们正在加紧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姐妹们加把劲啊!不能耽误了明天蘑菇上飞机呀!”张云英大声招呼着,还不忘补上一句,“要挑最好的,确保质量,不能影响老板的信誉和品牌的质量啊!”话音未落,出菇棚里,就回荡着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和回应声。

“采摘好的,要尽快运到加工车间。经过挑选、削根、清洗、蒸煮、消毒、包装等工序,然后才能销售。产品销售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鲜菇直接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二是经过蒸煮、消毒等工序的加工后,空运销往日本、韩国、越南、巴西、意大利等国家。”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韩双介绍道。

“产业园引进荷兰工厂化种植技术,双孢菇种植可以不分季节,不受天气影响,实现全年8.5轮种植,每天都出菇。整个种植过程全部采用智能控制,适时精确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目前,虽然24间智能温控菇房尚未满负荷生产,每天就能产鲜菇8吨左右啦!按8000元/吨计算的话,年产值就是5760万元了。估计,整个项目建成后,所有的智能温控菇房全部投产的话,每年可产新鲜双孢菇2万吨,年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亚煜介绍,现在,这个产业园生产出来的蘑菇还供不应求。

多年来,杨疃镇不断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利用各类资金,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食用菌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杨曈镇16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种植总面积已达30万平方米,年产草菇、平菇和双孢菇约5万吨。以食用菌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超亿元。去年,杨疃镇荣获“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整个示范区建成后,每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2万吨,消纳家禽粪便1.5万吨,产生约3万吨废弃食用菌培养基料,它又是生产优质有机肥的好原料。

种植小蘑菇,除了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外,社会效益也很显著。据了解,食用菌产业园现有工人70多,两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可解决200多名村民的就业。5000万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已经投入该项目,6%作为利润,更好地助力了杨疃镇各村的集体经济;产业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运营企业通过科学的生产流程,先进的管理模式,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每年可为当地培养20多名人才,有企业管理的能手,有专业技术的强手,还有市场营销的先锋。

“近段时间是出菇的旺季,每天上午8点钟开始干活,为了赶着采摘,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点多钟。这里给我计件工资,平均每月能挣5000多元,还不耽误我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在外地打工的每月6000元更实惠,何乐而不为呢?”家住食用菌产业园旁边的杨疃镇七井村村民张云英开心地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杨疃镇将充分发挥本地原材料、人力和气候等资源优势,继续引进科技人才,合作人才和项目,打造品牌,转化成果,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继续树好‘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这面旗。”杨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滨表示。(王庆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