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网络中国节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宿州篇】二十四节气常识

文章来源:网络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6-16 10:09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以农历为依据计算的,每两个节气相差15天左右。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事活动。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天的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的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标志着每个季节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反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春分,太阳直射球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最长,南北球夜最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夜最长,南北球昼最长。

雨水,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后,天气开始回暖,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

清明,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植物生长状态命名的节气。

芒种,意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夏天暑热终止,天气即将由热转凉。

白露,天气渐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

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小雪,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小寒,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节气正值三九前后,所以一般是我国各地气温最低的一个时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