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 18时06分18秒
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此时,冰雪融化、降雨开始
人们看到降水由雪变成了雨
因此给该节气取名“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从雨水开始,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在中国黄河流域,气温逐渐回升到0℃左右,冰雪融化、降雨开始。
一、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
在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并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这种行为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逐渐恢复,水獭的活跃也预示着水温升高,冰开始融化。
二候:鸿雁来
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大雁是候鸟,随着天气变暖,它们会从南方的越冬地飞回北方的繁殖地,这标志着春季的到来。
三候:草木萌动
草木开始萌动,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逐渐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草木抽出嫩芽,象征着大自然的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复苏。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雨水习俗
接寿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
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撞拜寄
撞拜寄是为了让子女顺利、健康地成长。“撞拜寄”现在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这一习俗,而城市里一般是朋友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只在过年过节时大家走到一起聚聚。
三、养生秘诀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虽然气温逐步回升,降水增多,空气湿润,但乍暖还寒,变化无常的天气较多,寒湿较重,身体最易生病。
雨水节气是一年四季中疏肝养胃、健脾祛湿的最佳时刻。
牢记以下养生秘诀,养护好精气神,为全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1.春季多雨,忌湿邪
雨水时节,湿邪过盛,容易出现湿困脾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想要祛除湿邪需做到内外结合:内以和润健脾,外以清利湿邪。
饮食上少吃油腻和生冷之物,可喝粥,喝红糖姜茶,吃胡萝卜,薏米等健脾养胃,利湿除寒的食物,来有促进体内水湿排出。
外出时需尽量避开湿气浓重的地方,如:河边,湖泊,水塘等,避免冒雨涉水,家中可通过开除湿器或开空调来及时排湿除寒。
2.上薄下厚,忌寒凉
初春降雨,气温下降,且寒中有湿,对人体内脏及关节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不可过早减衣,要适当“春捂”,预防“倒春寒”。
“春捂”不是用厚厚的棉衣棉裤来捂,容易引起上火。而是要遵循“上薄下厚、早晚捂、变天捂”的原则,重点保护腹部,后背和腿脚。
脚部保暖能改善末梢循环,温暖整个身体。可用热水泡脚,但不可用冷水洗澡,洗发后要及时吹干,防止寒气内侵,引发头痛头晕,关节肿痛等症。
3.早睡早起,忌动怒
人体经过一冬的蛰伏,血液循环减慢,身体虚弱,很容易出现“春困”的现象。
此时,要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睡6-8小时最佳,晚上11点前便要入睡,午休半个小时左右,避免熬夜导致气血亏虚,面色发黄,脱发等症。
雨水时节气温变化不定,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精神抑郁等症,除保证睡眠外,还可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项目来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