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历史渊源
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物候现象
时至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正如明人《遵生八笺》:“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古代一些作品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传统习俗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
迎夏仪式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尝新活动
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尝食。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文学创作
谚语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诗词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早夏寄元校书》
(唐)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
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
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
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
更当斋夜忆玄晖。
《初夏曲》三首
(唐)刘禹锡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
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国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
巢禽命子戏,因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唏。
麦陇雉朝锥,桑野人暮归。
百舌悲花尽,平芜来去飞。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书籍推荐
《山茶文具店》
在镰仓,有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由女性担任,只要有委托便会接受,即使是餐厅的菜单也会帮忙。
不知不觉间,雨宫鸠子成为了第11代传人,而与外祖母之间的误会,以及开始独自一人活在世上的恐惧,使她充满迷茫。给死去宠物的吊唁信、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拒绝借钱的回绝信、写给挚友的分手信……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