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网络中国节

腊八,愿你万事皆“粥”全

文章来源:灵璧县融媒体中心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1-19 09:22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过|了|腊|八|就|是|年

农历十二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

俗称“腊八节”

都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这么冷的天气里

除了喝上一碗

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还有这些习俗!

腊八节的起源传说

01

纪念岳飞

相传,当年岳飞率将抗金于朱仙镇,正值严冬腊月,数九寒天,岳家军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当地百姓端粥相赠,岳家军饱餐百姓的“千家粥”之后浑身暖和,体力恢复,大胜而归。这天恰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及岳家军的英勇,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煮粥,渐成习俗。

02

纪念朱元璋平定天下

据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03

纪念修长城劳工

相传,当年秦始皇下令修长城,民工们日夜赶工不能回家,全靠家人送粮饱腹,难免有很多人家里隔山隔水,路途遥远,不少人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这天,民工们把自己残存的杂粮放在一起煮了一锅粥,每人一碗来抵御严寒。后来为了纪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煮腊八粥喝。

腊八节的节日“食”俗

腊八粥

全国各地的“腊八粥”各有不同,甜口的“腊八粥”的用料十分讲究:两黄米(小米、黄米);两白米(大米、江米);两豆(红小豆;绿豆);两果仁(核桃仁、杏仁);两干果(小枣、葡萄干);外加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乳蕈(牛奶、香菇)等加水熬煮。

“腊八粥”延续至今,各地用料不同,灵璧的腊八粥有咸口的。大米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将葱姜白菜切碎,豆腐、胡萝卜切丁放在旁边备用。等大米熬制沸腾,先把花生、豆腐倒入锅中熬煮,与此同时,用热油将葱姜爆香,加入胡萝卜炒熟备用,适时倒入锅中。最后,把白菜、粉丝放入锅中,加入食盐、味精、鸡精等调味品,这样一锅鲜香味美、香味扑鼻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遇见腊八,来喝一碗腊八粥,讨一个好兆头,消融这一年的烦忧和不安,也祝愿大家“腊”尽春回,“八”方来财,万事“粥”全,在新的一年中,事事有余,幸福无边。

腊八蒜

腊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

腊八蒜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里,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里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黟县民间风味特产,用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熬煮、滤渣、定型、压制、烘烤、晾晒6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色泽温润、入口松软,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浓情腊八节

这些食物明明很普通

却因承载了人们朴素的愿景而分外动人

对于平凡人来说

没有什么比生活顺遂来得更重要的了

在腊八这天

吃下好寓意的食物

讨一个好兆头

能庇佑来年生活各处

“过了腊八就是年”

忙碌了一年的朋友们

不要忘记停下脚步给生活添上年的喜色

攒足了力气,才能更好地出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