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司法局深刻认识到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在面对日益繁杂且数量急剧攀升的矛盾纠纷时,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探寻更为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模式。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积极响应,成功入选试点地区,这一政策利好为灵璧县司法局的改革探索创造了绝佳契机。
政策领航,开启司法改革新征程
2024年5月,灵璧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召开 “府院联动” 联席会议。会上,县司法局详细汇报了上级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县人民法院与县司法局紧密协作,全力贯彻落实文件要求。至此,以 “公证 + 司法辅助”为核心的改革实践正式拉开大幕。
为确保新模式顺利实施,灵璧县司法局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组织县公证处人员多次前往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凤阳县人民法院开展专题调研及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同时,安排4名公证人员进行为期1周的跟班学习,深入了解司法辅助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要点。县公证处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重点学习司法辅助业务知识、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公证案例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公证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纪律意识。2024年7月,灵璧县公证司法辅助中心在县人民法院正式成立,8名公证人员进驻中心,分为内勤组和外勤组,各司其职,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人员和组织保障。
调证协同,拓宽纠纷化解新路径
步入新时代法治征程,灵璧县巧妙传承钟馗文化中对正义的坚守精神,创新推出“先行调解 + 赋强公证”的纠纷化解新模式,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注入强大动力,开辟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法治新路径。“先行调解+赋强公证”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将调解的灵活柔性与赋强公证的权威刚性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以一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为例,原告与被告因借款归还问题产生严重分歧,无奈对簿公堂。案件分流至公证处后,公证调解员迅速介入。调解员通过细致梳理双方提供的借款事实和证据,发现双方虽然在借款金额和还款期限上存在争议,但都有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意愿。针对这一情况,调解员分别与双方进行深入沟通,详细分析利弊得失,为双方提供合理的调解方案。经过多轮耐心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随后,公证处为该协议办理了赋强公证,为协议的履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然而,不久后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此时,原告凭借赋强公证的文书,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迅速启动执行程序,依法对被告的财产进行处置,使原告的合法权益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保障。
公证赋能,助力法院执行显成效
公证机构参与法院执行工作是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的关键一环,涵盖“财产冻结、文书送达、调查取证、财产保全、财产扣押”五大模块。公证处凭借中立第三方的独立身份和社会公信力,保障人民法院执行过程客观真实、公开透明,避免纠纷,取信于双方当事人,彰显公证程序和制度价值,促进司法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自2024年7月1日灵璧县公证处正式参与法院司法辅助事务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24年12月份,已累计完成司法辅助事务1500余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25年5月底,各项数据实现了大幅增长,累计办理司法辅助事务达到6000余件。
数据直观地反映出该模式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司法辅助中心的成立,打通了公证全流程参与审执阶段司法辅助事务,探索出公证法律服务发展新方向,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在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灵璧县司法局还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借助报纸杂志、抖音、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公证 + 司法辅助”的优势、特点和成功案例。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该模式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引导更多当事人选择这一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 (通讯员 张群 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