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灵璧篇章

灵璧:“一网三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文章来源:灵璧发布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9-04 10:44 责任编辑:县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灵璧:“一网三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年来,灵璧县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攻坚克难稳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创新推行“一网三图”工作模式,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大豆343.36公斤/亩,荣获全省第一、全国第七名,玉米1003.58公斤/亩,荣获全省第三名,以粮食产业为主导产业,在全市率先晋级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获得优秀等次。

重担当,严考核,构建粮食安全责任网。精心部署强推进。高位推动建立双组长制,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清单党政联动。先后印发《关于落实中办督查报告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任务安排的通知》《县委常委会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将粮食安全责任纳入县委常委及县政府班子成员述职内容;同下粮食安全一盘棋。构建覆盖县镇村组的网格化责任体系,每年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将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人到地块。认真落实大豆振兴计划,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万亩(超任务面积1千余亩),大豆种植实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49.5万亩,较上年增加5.33万亩,同比增长12.07%,增量居全市第一。

稳面积、提地力,绘就良田粮用全息图。发挥“田长制”巡查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和质量等级分布全息图,推行按图索地、按图索粮,发挥“田长制”巡查利剑作用,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并提高地力等级。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高标准农田建成生效。目前,灵璧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土壤普查夯实粮食生态根基。2023年开始,扎实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外业采样工作。发挥3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调查成果作用,增施有机肥59.03万亩次、深松(深耕)130.12万亩次。经过培肥地力,完善田间工程设施,全县2023年度耕地质量等级为4.962等,较2022年提高0.048等级。

优品种、强管理,找准单产提升路线图。“科技强农”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坚持“藏粮于技”“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用好290名科技特派员、210名基层农技专家、3400名乡土人才三支队伍,找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大突破点,围绕构建合理群体、改善施肥模式等关键技术路线,不断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科技强农”引进优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新品种,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大豆达95%以上。主推全程机械化、科学施肥、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中后期“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每年统筹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实现县级统防统治全覆盖;“科技强农”推广“北斗+”模式。北斗+智慧农机、气吸式播种机、无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等高端绿色智能农机,目前全县拖拉机4.69万台,耕整地机械7.5万台,播种机3.06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5512台,无人机789台。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01%。

惠“民生”、防风险,健全种粮效益保障图。将粮食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社会化服务补贴等奖补资金精准发放到种粮主体,每年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5亿元,受益农户达23.5万户,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托管”现代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1860家,完成“小田变大田”45.8万亩,大托管服务改革44.3万亩;强化水利项目谋划做足水文章。每年匹配不少于7000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小型水利项目。2023年,投资5.63亿元的农村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工程、5.04亿元的何山水库项目顺利开工;强化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智慧农业。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预警预报服务体系,建成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3个、人工影响天气焰炉1座。

下一步,该县将聚焦优质种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联合攻关,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结合二轮土地延保工作,持续深化“小田变大田”和“大托管”服务改革,加速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带动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单品单种和订单生产。同时,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大粮油精深加工“双招双引”,积极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创制一批领衔单品、打响一批高端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