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游集镇大力实施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镇老年教育学校坚持政治立校原则和“学、乐、为”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践行“学养结合、康乐有为、服务为先、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服务社会“三大课堂”相结合,着力提高规范化办学水平,打造特色课程展示平台,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力推动老年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第一课堂“老有所学”为基础,提高老年教育学校规范化办学水平。第一课堂是老年教育学校的传统课堂,也是老年教育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提高老年教育学校规范化办学水平的关键。老年教育学校聚焦主责主业,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把办好第一课堂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以老年学员为中心,按需施教,聚心聚力抓教学。一是课程设置注重适应老年人特点。把兴趣类、实用类、健康养生类、娱乐类、知识类等融为一体,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目前,学校设有乐器、书画、舞蹈、健康养生、戏曲、手工制作等10个线下专业班;“徐平直播”、“传化讲堂”、“文化夜宵”三个线上远程教育课程。二是专业设置注重层次性。根据老年学员基础条件,同一专业学科设基础班、提升班、高级班,供不同需求水平的老年人直接选择。三是教学内容注重适用性。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编选的校本教材,既能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又能突出实用性,易于老年人学习,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助推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享受现代生活。四是教师选聘注重专业性。通过合作办学、招聘志愿者等形式,选配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教师,目前有兼职教师十余人。
以第二课堂“老有所乐”为重点,打造老年教育特色品牌。第二课堂是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重要平台,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老年教育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2-3次。一是注重思政课教育。通过组织师生参观下楼镇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英烈,弘扬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元宝刘红色村史纪念馆,探寻“星火”记忆,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引导广大老年学员增强党性观念,坚定崇高信仰。二是注重老年学员身心健康教育。健康养生知识专题系列讲座通过每周三早上六点、晚上十八点开播的“徐平直播”远程教育平台实现;智慧助老、防诈骗讲座、心理辅导通过“传化讲堂”、“文化夜宵”等线上直播活动,丰富老年人课外知识,为老年人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打破空间区域辖制。三是注重丰富校内外文化活动。学校除定期举办老年学员书画展、广场舞大赛、文艺汇演等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外,还积极与镇关工委、综合文化站、司法所等单位深度合作,组织老年学员参加戏曲下乡、学雷锋日文艺宣传走进敬老院、暑假专题防溺水知识宣传等活动,为老年学员搭建展现才艺的广阔舞台,充分展示老年学员银龄风采。
以第三课堂“老有所为”为载体,弘扬老年教育社会正能量。第三课堂是老年学员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重要载体,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3次以上。积极为老年学员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发挥余热,实现价值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他们踊跃参与和支持各项社会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去年以来,老年学校聚焦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推行“老年教育学校健康志愿服务”模式,有30多名健康志愿者主动参与“以德治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游集镇高质量发展点赞喝彩,增添正能量;老年教育学校健康志愿者经常到各村老年教育学习点为老人们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二十余场,健康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老年人心理和身体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现状、讲解成因、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养生和相关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志愿者们还主动扮演文明创建督导员的角色,身穿志愿者服装深入各村、社区发放防溺水宣传单,让家长和孩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增强防范溺水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同时,戏曲班的学员们还开展了送文化、送演出进社区、进养老院等活动,演出内容不但有传统戏曲,还有围绕暖民心行动政策新编的曲艺节目,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志愿者现场发放彩页和宣传单,使群众在欣赏传统曲艺的同时,更容易知晓暖民心行动相关政策。(刘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