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吃不好穿不好日子不好过,感谢党的民生工程好政策,让我家改变贫困现状,眼下的日子是越来越滋润了。”胡大爷打扫完村里的卫生回到家门口,把电动三轮车停稳后高兴的说到。
60多岁的胡大爷,家住灵璧县虞姬乡,早年因为家贫,一直没能成家,收养了一个女儿。“没啥手艺,几亩薄地,上有老下有小,靠给乡邻打面挣几个钱,生意不是天天有,最难的时候,填饱肚子都困难。”聊起往事,胡大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2014年,胡大爷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扶贫(医保、351、180等民生工程)、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民生工程)、产业扶贫(四带一自民生工程)、基础扶贫(危房改造、农饮水、四好农村路等民生工程)、就业扶贫(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胡大爷一项项地细数着这些年他享受的各项民生工程政策,“党的政策好,但咱也得自己干,只要人不懒,就一定能靠勤劳的双手来改变生活状况。”
政策有保障,干事有方向。胡大爷不等不靠,在自家院里搞起了养殖,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并于2018年脱贫。“后院里放养了几十只鸡鸭鹅,圈里养着猪,一年下来也不少挣钱。”为了多份经济收入,胡大爷还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干上了环卫工,过上每月领工资的稳定生活。“前段时间6头猪卖了两万多块钱,家禽卖了2000多块钱,合作社入股分红3000块,打扫卫生每月600块,粗略算下来,今年收入4万多块钱,不愁吃,不愁穿,日子比过去那是好得很。”胡大爷一笔笔地算着幸福账。
对于农民来说,安居才能安心。2018年3月,胡大爷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民生工程政策,原来的破屋焕然一新,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厨房里,通着自来水,配有灶台、抽油烟机。“改造后的房子宽敞又明亮,住着很舒适,多亏党的好政策。目前,闺女学习也很有成果,俺家的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胡大爷笑着说。谈起今后的打算,胡大爷说,“过年了,多准备些年货,过个‘肥年’。圈里还留有母猪和家禽等着来年扩大养殖规模,脏点累点没有啥,努力多干点,争取把收入再提高一些,日子过得更红火些。”
(灵璧县虞姬乡胡大爷口述,民生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