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反映较为集中的民生实事,制定“暖民心行动”系列实施方案,推动十项暖民心行动落细落实。
NO.1就业促进行动
以社区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2022年力争4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25年扩大到70%以上社区。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到70%以上,到2025年达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2000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800人。
NO.2“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
着力将灵璧特色徽菜打造成代表皖北风味的特色“名片”,让徽菜品牌在传承创新中推陈出新。2022年,开发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1项,推出1条市级特色美食旅游路线,新增徽菜餐饮连锁店3家。力争到2025年,全县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实现“全覆盖”;开展徽菜制作技能培训不少于1200人次,新增徽菜师傅不低于4000人,推出1条市级特色美食旅游路线,打造1个省级特色美食村,新增徽菜连锁企业4家、徽菜餐饮连锁店10家,支持徽菜师傅创业和带动徽菜等餐饮企业就业260人,有效促进全县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技艺提升、就业创业体质、收入水平提高。
NO.3老年助餐服务行动
聚焦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并兼顾其他老年人助餐需求,2022年底,全县建成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27个,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42个。2023年,新增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10个,新增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20个。2025年底,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NO.4健康口腔行动
聚焦居民口腔健康问题,我县优化提升口腔医疗资源供给和口腔专业人员配备。2022年底,已设口腔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牙椅数量较上一年增加5%,9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单独设置口腔科,6-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窝沟封闭完好率达到85%。2025年底,全县口腔医疗资源供给和口腔专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居民口腔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NO.5安心托幼行动
2022年,全县5%的幼儿园为2-3周岁婴幼儿开设托班,2025年达到3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2022年新增公办园学位1260个,到2025年底,共新增公办园学位495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学前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到2025年,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NO.6快乐健身行动
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3年全面完成我县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60个,新建全民健身步道5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NO.7便民停车行动
以新建配建车位为主、盘活存量车位为辅、路内车位为补充,基本建成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的城市停车供给体系,停车设施供给明显增加,“停车难”问题明显缓解。2022年,城区新增车位3600个以上,其中公共车位2520个以上;到2025年,城区累计新增车位10800个以上,其中公共车位7560个以上。
NO.8放心家政行动
2022年底,建立1家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培训家政服务人员800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600人。到2025年,全县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4万人次以上,实现家政服务实训能力应培尽培;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800人;诚实守信成为家政服务行业共识,家政服务企业和人员信用信息实现全量归集,“一人一码(牌)”全面推行,家政服务消费更放心、更省心。
NO.9文明菜市行动
聚力优化菜市场、农贸市场消费环境,全面提升菜市文明水平。2022年,40%的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新建菜市按照文明菜市要求建设。2023年,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全部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到2025年,全县所有菜市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
NO.10老有所学行动
从2022年起,每年新增老年人学习人数0.65万人左右,努力实现县、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体系和服务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底,全县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学习人数达到6.3万人左右(其中线下学习5.5万人左右,线上0.8万人左右),经常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