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载体,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2020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电商的“无接触”配送,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但是,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电商赋予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知程度低。从实践情况看,我县部分企业及个人参与热情不高,看不到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认为电子商务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维护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是电商基础薄。我县农村电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为电商服务的产业链条等配套支撑功能滞后。
三是应用程度浅。我县农村电商发展起步晚,电商经营主体多是活跃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卖家”,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偏低,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偏弱。
四是电商人才缺。电子商务是智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我县的电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处在跟风学步的初级阶段,在电商产品包装设计、 网络营销策划等线上线下操作服务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精通技术的电商人才,缺乏晓政策、善指导、维护秩序的监管人才。
五是产品上行难。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模式,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品牌开发意识滞后,品牌竞争能力较弱,许多农产品还不符合网上营销的条件,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庭农产品“小而散”“品种少”的现象比较突出,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进行促销,业绩不够突出,上行困难。
六是物流体系弱。全县绝大快递物流企业多数只到乡镇,成本高,最后一公里瓶颈依然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拦路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积极强化宣传推介。不断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推介,提高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扩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强大合力。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制定出台鼓励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招商引进大型知名品牌电商企业落户我县,引领全县电子商务业快速发展。在全县筛选确定一批业绩好、潜力大、基础牢的电商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进行重点培育,鼓励做大做强,逐步扩大电商产业规模,提升电商企业层次,以加大孵化、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电商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电商人才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懂电商业务、会经营网点、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领军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返乡青年、种养大户、产业带头人等开办网店、微店,不断壮大电商骨干队伍。同时加强对政府公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决策指导能力。
四是打造特色网销品牌。引进、培育从事网销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设计、网络销售的专业化公司,对产品进行统一研发、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组织化生产、专业化运营、集团化发展。同时积极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名优特新”等产品认证,打造我县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网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倒逼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和结构调整。
五是完善快递物流体系。进一步整合“四通一达”及邮政快递物流行业资源,规范运行机制,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在乡镇、村集中、统一、分级设立配送站点,优化物流配送线路,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以乡村服务站点为基点、以到户配送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瓶颈。采取快递物流补贴方式,加大对快递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降费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