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商务局
(2020年4月3日)
按照要求,现将我县农村电商发展暨电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进展情况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20年1-3月,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4.02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下行商品交易额2.71亿元,同比增长18.1%,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79.5%,农产品网络销售额0.71亿元,同比增长160.2%,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300余万元。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3家。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1个,带动贫困户22人。目前正在培育孵化朝阳镇创建省级电商示范镇,朝阳镇朝阳村、朝阳镇杨桥村、虞姬乡虞姬村、韦集镇丁李村、冯庙镇沟涯村创建省级电商示范村。
(二)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进展情况
1、完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职能
加大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中心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带动力;不断丰富和拓展公共服务功能,提高运营商的营销策划、设计、包装、宣传、运营服务能力和特色增值服务,大力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增强其带动力和辐射力。
2、夯实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整合邮政及“四通一达”等重点物流快递企业共同参与县乡村物流发展,建立物流快递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配送成本,努力做到物流服务无盲区,从根本上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
3、优化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功能
在摸清村级站点特别是贫困村站点运营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省商务厅的要求,对村级站点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管理、挂牌运营。对于确实达不到整改要求的网点,坚决予以关停。目前,全县共有182个网点,已挂综合服务网点牌10个,便民网点牌172个。同时扩大网点服务范围,不断丰富网点的功能,在提供商品销售和代购、缴费充值、代购票务、代收代发快递等基本功能的同时,推进商务、政务、服务等“一网多用”和功能叠加以及植入其他增值服务,提升村级服务网点的承载力。
4、持续助力精准脱贫。
持续抓好中央扶贫巡视专项整改,提升贫困村电商扶贫服务功能,增强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大力推广“电商+基地+贫困户”“你种我买、你养我销”等模式,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大力拓展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渠道。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成立复工复产帮扶领导小组,对符合复工条件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点“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推进电商网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二是大力宣传,抓好省市县相关促进政策贯彻落实。认真学习省市县针对疫情有关促进政策措施,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措施,同时对政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及时了解网点在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商网点的民生作用。 引导和鼓励电商网点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在能够为村民提供水、电、话费缴纳,快递代发代收等基本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代购服务,引导和鼓励村级网点进一步加强村级网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收集上报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力所能及的开展农产品上行并帮助周边贫困群众进行线上销售自产农产品。
四是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一是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超市(便利店)、网点负责人充分利电商无接触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通过这些社交电商平台销售包括贫困户在内种养殖的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鹅等农产品达300多万元,其中,虞姬浩园果蔬合作社首次通过直播就订购200多单、安徽思悠悠食品有限公司首次通过直播不但获得100余份订单,而且获得2个长期经营代理商。二是利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推介,宣传推广我县的好网货、好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力量通过电商途径助力脱贫。灵璧县下楼镇蕊龙土鸡养殖合作社因疫情期间禁售活禽,养殖的红瑶草公鸡饲料短缺无法继续饲养,通过县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推广,成功将该养殖合作社的草公鸡宰杀后推售到泗县等周边县区及超市。三是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村龙头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自产农产品网销,达到“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的扶贫效果,带动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助力脱贫。灵璧县七稀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电商资源和比利时杂交野兔养殖基地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及七稀商城发布收购信息,不仅按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成品野兔,同时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滞销鸭鹅等,经进一步加工成熟食,再通过微信、直播等社交电商平台及七稀商城进行无接触配送销售,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引导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与贫困户对接,鼓励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发展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鼓励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
五是巩固成果,认真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
认真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专项巡视整改成果,对村级站点继续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管理、挂牌运营。严格按照《灵璧县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考评奖补办法》对村级网点负责人和联络员进行考核奖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商基础弱。与周边县区相比,我县电商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电商园的诸多功能还不完备,电商应用程度浅,物流等配套支撑功能滞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是总量规模小。我县农村电商发展起步晚,电商经营主体多是活跃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卖家”,电子商务总量规模偏小,缺乏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偏低,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偏弱。
三是电商人才缺。电子商务是智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我县的电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处在跟风学步的初级阶段,在电商产品包装设计、 网络营销策划等线上线下操作服务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精通技术的电商人才,缺乏晓政策、善指导、维护秩序的监管人才。
四是产品上行难。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模式,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许多农产品还不符合网上营销的条件,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庭农产品“小而散”“品种少”的现象比较突出,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进行促销,业绩不够突出,上行困难。
五是站点运营能力不足。因受电商专业知识所困,绝大部分网点运营能力不足,开展网络销售能力不强,虽经培训,但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培训转化率较低;其次,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村级电商网点服务功能萎缩,站点营利空间狭小,致使网点运营难以为继、生存压力较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仍需持续巩固提升。
六是电商扶贫难度大。电商扶贫是一项技术性的长期的带动脱贫工程,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主要任务是打基础、促创业和就业,他对脱贫攻坚起到助推和催化作用,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是因病因残导致的贫困家庭,不是缺劳力,就是缺技术(智力),加大了通过电商扶贫工作的阻力和困难,典型示范带动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补足短板,不断提升电商扶贫工作质量。
一是实行外出精准招商。引进大型知名品牌电商落户我县,以加大孵化、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功能,积极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充分对接。
三是培育壮大电商主体。全面抓好龙头企业引进和本土企业培育,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收购本地农产品等带动贫困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四是进一步加强电商培训。人才匮乏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持续加强电商人才的培训,才能够实现电商在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及传统行业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期,我局将组织全县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有创业意愿的青年、网点负责人及乡镇有关负责人赴睢宁沙集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提升实战技能,增强带动能力,同时谋划组织乡镇负责人前往浙大强化理论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决策指导能力。
五是巩固专项巡视成果。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专项巡视整改成果,对村级站点继续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管理、挂牌运营,及时优化调整村级网点,推进具备条件的“空白村”网点建设工作。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及时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