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信息 > 乡镇动态

灵璧县朝阳镇:“莲心亭”连民心,讲好基层善治故事

文章来源:灵璧县朝阳镇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11-19 08:25 责任编辑:朝阳镇
字体大小:【    】

在灵璧县朝阳镇陆圩村,矗立着一座“莲心亭”,凉亭不大,却是当地群众时常光顾的休闲场所。闲暇时刻,乡民们来到此处说说笑笑,谈论家长里短,充满欢声笑语。然而正是这样一座普通的“莲心亭”却促成当地干部群众“心连心”,孕育和谐文明新风尚,更成为当地基层治理工作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

“莲心亭”何以“连民心”?一年前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党群议事会给出了答案。在村“两委”号召下,当地的“五老”、村民代表们聚集亭下商讨村务,破损的通组路面怎样修缮?村部广场还需增添哪些设施?有几户养老保险还未及时缴纳怎么办?……大小问题在商量中很快有了眉目。

这场小小的议事活动,成为撬动朝阳镇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起点,为进一步固化这种良好经验,朝阳镇党委多次深入调研指导,以“莲心亭”为核心打造党群“说事”阵地,构建起网格化“连心说事”新机制。

如今走进“莲心亭”,一本“说事簿”和一个“意见箱”格外醒目,每一项记录在册的“说事”成果每一条村民建议,都为乡村建设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提供一份助力。

“莲心亭”何以“连千家”?“过去,我们通过网格党员主动走访‘莲心亭’让党员亮身份、听诉求、解难题,使党组织成为串联民生诉求的‘主心骨’,现在经验推开后,建立了网格党员走访责任制,通过划分责任片区,将走访推进到群众庭前户下、公共区域,随时随地开展访谈说事。”朝阳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说事”效率,朝阳镇依托“说事群”和抖音等乡村文明实践直播平台,同步打造线上“连心说事”场景,构建“线下访谈当面说、线上群里随时提”双向诉求反馈通道,实现民意传达“零延迟”、诉求办理“全跟踪”。

“莲心亭”怎样“促和谐”?提到“莲心亭”,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道出了莲花所代表的君子品行。朝阳镇深度挖掘“莲心亭”文化内涵,并应用于基层矛盾多元化解,为当地注入了一股与“六尺巷文化”相契合的谦和礼让的“和谐之风”。

从“莲心亭”内调解员利用“连心说事”耐心劝导村民们互谅互让,到组建“莲心”解事队,这一转变让“莲心亭”的调解实践上升为全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经验。

据悉,“莲心”解事队由党员、退休人员、法律顾问、农技员等多方力量组成,依托“连心说事”,对各类问题实行“分类处置、专业赋能”,实现“村民点单”与“调解员接单”双向互动,推动矛盾由“被动接受调解”到“主动寻求调解”的生动转变。

社会和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石,此前,陆圩村民反映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难题,“莲心”解事队邀请农业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助力种植基地首茬收获近4000斤,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实现了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莲心亭”何以成“地标”?如今,“莲心亭”不仅是村民休闲的一个普通小亭,还在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群众共同精神场所的基础上,维系着文明价值,演变成全镇共建共治的“地标”。

该镇通过定期开展“莲心”礼让讲堂、“连心说事”等活动,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方言教育群众,持续提升村民礼让意识和参与治理的主动性。以“莲文化”为参照,组织村民共同修订《村规民约·礼让篇》,将礼让处事、邻里互助、杜绝攀比等内容纳入其中,引导村民自觉遵守、践行新风。

此外,通过吸纳60余名热心村民担任“连心治理观察员”,常态化开展村内巡查走访,对环境卫生、矛盾隐患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有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镇新发矛盾同比下降30%。

“从党群‘连心说事’到成立‘莲心’调解队,再到以‘莲’育人,促进乡风转变、凝聚共治合力,朝阳镇从‘莲心亭’出发,探索基层治理新经验,背后是‘六尺巷工作法’与地方特色的深度结合与灵活运用,为全县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灵璧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许青青 徐宝同 陈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