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艺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到灵璧县下楼镇、尹集镇,开展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徽艺灵璧承古韵,法治弦歌筑梦行”团队以“艺术+法治+非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支教助学、墙绘创作、基层调研等多元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让法治精神在非遗沃土中生根发芽。
启动仪式:青春誓言铿锵,使命薪火相传
实践团队在灵璧县下楼镇综合文化站举行启动仪式。下楼镇团委书记王芳在致辞中强调:“乡村振兴需要法治护航、文化铸魂,青年学子当以艺术之光点亮基层。”全体队员高举右拳,以铿锵誓言许下承诺——“以专业践行责任,以创意传递法治”。随后,团队兵分两路,“支教组”与“墙绘组”双线并进,开启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
支教课堂:非遗邂逅法治,童心播种未来
支教组以灵璧非遗“钟馗文化”为切入点,创新设计“钟馗说法”系列课程。通过原创故事《钟馗的人格权》和《钟馗反诈记》,将法治精神与反诈知识融入非遗人物形象,以童趣化方式向学生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等要点。开设“法治剪纸”“正义折纸”等艺术课堂,孩子们在裁剪“法治之花”、折叠“宪法红船”中感悟法律温度。
课后,团队走村入户发放原创《民法典图解手册》,并赠送融合钟馗元素的法治文创产品——钥匙扣、立牌、随身镜等,让非遗符号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员”,实现“文化记忆”与“法律意识”的双重唤醒。
墙绘艺术:法治跃然墙上,乡风焕发新颜
墙绘组以“依法为准”为主题,在村委会围墙创作两组大型壁画。一幅以“幽壑怒放的法治星火”为意象,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润泽乡村的广袤土地,以巨“法”为核的画卷,深刻诠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为民的初心;另一幅以“法治之锤”为核心,黑红线条勾勒出正义力量,配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标语,成为乡村法治宣传新地标。村民感叹:“以前墙上都是广告,现在成了学法‘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