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近年来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确立优先发展食用菌、肉牛产业,巩固提升品牌粮油和绿色果蔬,以食用菌为枢纽,打造植物、动物和菌物“三物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造“示范田” 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灵璧县立足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优势,确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并将发展基础较好的杨疃镇列为示范区,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循环产业链枢纽、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优先扶持发展,并出台《灵璧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灵璧县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杨疃示范区建设目标列入“两强一增”年度任务清单和县政府重点调度推进工作清单,重要会议由党政一把手亲自宣讲督导,落实重点项目双组长制推进,形成了食用菌发展的高压推进机制。
为提升产业发展积极性,灵璧县制定了《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在菌种场、菌棒厂、拌料场和食用菌加工厂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支持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高食用菌机械化、自动化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向上级申报的财政补贴类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双孢菇、草菇等草腐类食用菌产业,充分调动农户和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细耕“责任田” 多元发展造血“蝶变”
2020年以来,灵璧县累计投入2.3亿元,在杨疃、渔沟、韦集、向阳等镇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基地,以财政资金撬动近亿元社会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主动摸排贷款需求,组织召开金融服务对接会,目前已有32家经营主体获得4000余万元的贷款支持。
同时,灵璧县积极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支持杨疃食用菌项目发展,累计建设智能温控菇房和生产设备及配套设施24间。杨疃示范区采用智能温控大棚,整个种植过程全部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风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实时精确控制,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2022年,24间智能温控菇房和一次性发酵隧道累计销售食用菌800吨,实现销售收入424万元。
杨疃示范区常年吸纳当地300名村民就业,生产的双孢菇种植基料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带动周边村民发展20万平方米的个体化食用菌种植,实现强村富民,同时也把杨疃镇打造成为皖北地区乃至安徽省以食用菌为特色的“一镇一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其中鲜菇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为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和弱劳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牵住“牛鼻子”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灵璧县狠抓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助推龙头企业发展,在用地、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在政策、信贷、信息方面给予扶持,实现食用菌由小规模、低档次生产向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转型升级。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200万元,拥有荷兰先进的现代化种植技术,食用菌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是灵璧县“引龙头建园区、带大户联农户”发展模式的一个范例。
与此同时,灵璧县引进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模式,从睢宁、五河、定远众兴、山东世纪智慧及阜南联美等基地采购双孢菇,进行鲜菇分拣、水洗、水煮,建立皖北地区双孢菇冷链鲜销基地。如总投资900万元的“双亚菌业”合作社,占地110亩,建成双孢菇种植棚18栋,种植面积约4万平方米,年产双孢菇约850吨,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年利润400万元,带动500人就业,产品销往巴西、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此外,灵璧县还通过示范区建设实施直接产生的社会效益,带动种植户自主发展食用菌产业。如发酵隧道项目,可以生产一、二、三次发酵商品菌料,解决农户分散生产中拌料不均匀、发酵质量不高而导致产量低、风险大的难题,从而提高菇农产量和收入,提升发展信心,快速带动大批农户自主投资建设普通大棚或温控大棚。
在促进人才培育方面,灵璧县通过规范的生产流程、先进的现代化管理、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技术、生产人才,通过组织人员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人才培育工作。建立技术人员挂钩联系合作社制度,帮助合作社解决菌种选择、技术管理、科技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目前示范区内种植一次发酵双孢菇菌料共4万平方米,质量和效益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