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支撑。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
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安徽灵璧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布局,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凝聚发展合力,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把脉问诊,精准施策,通过抓龙头、强支撑,纾难解困、减负增效,以“硬”功夫优化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企业转型发展新动能,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支撑。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安徽灵璧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布局,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凝聚发展合力,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该县将转作风提效能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把脉问诊,精准施策,通过抓龙头、强支撑,纾难解困、减负增效,以“硬”功夫优化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企业转型发展新动能,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从“减证”到“简政”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没想到这么方便!”在灵璧县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的服务窗口,宿州瑞宸建筑家装工程公司的负责人魏峰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办理企业迁入手续。“今天是我第一次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等其他股东签完字后,今天上午入迁手续就能办好。”魏峰高兴地告诉记者。最多跑一次、全程代办、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预约服务......在灵璧县行政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精简的办事流程和各种人性化的便民举措,让整个办事大厅显得紧张有序高效。深化简政放权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灵璧县将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以“减证”推动“简政”。
按照能合尽合、能简尽简、应减必减原则,灵璧县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科学优化群众办事程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推进项目审批标准化及简化优化,努力实现“只跑一次”乃至“一次不跑”。2018年灵璧县本级审批事项精简至155项,精简率28.6%,同时启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大幅提升行政效能。
以信息化手段赋能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灵璧县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和办事流程的透明度。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一网通办事项达99. 12%,全程网办占比65.35%,平均承诺时限2.47个工作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便民利企举措,极大地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满意度,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效能。“企业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和目标。”灵璧县数据资源局局长朱荣涛说,通过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线上线下相结合,灵璧县行政服务中心推动服务窗口与网上平台集成融合、优势互补,同时加快完善提升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建设,全县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中介服务事项进驻网上服务大厅。该县还在全县20个乡镇(开发区)建成为民服务中心,开展基层政务服务全程代理。
“周六周日企业或者居民打电话来办事,我们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就会赶过来,让企业和群众满意,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我们累一点也值得。”灵璧县市场监管局窗口工作人员张芳说。
为进一步转作风优服务,灵璧县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了工作人员考核评价机制,从办件数量、办件质量、工作纪律、群众评价等五方面进行细致量化,严格依据个人得分高低评选“服务明星”和“党员先锋岗”,年终以累计总分评选优秀工作人员。
绿色通道、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灵璧县针对企业需求不断创新各种便民服务,从减证到简证,是一场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全面变革,推动着这个皖北县城快速朝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堵点解难点提振发展信心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灵璧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型中小企业多,“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是传统民营企业背负的三座“高山”。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灵璧县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机制创新,积极打通扶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强筋健骨。
灵璧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整合设立1亿元县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在财政奖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项目推进等方面对民营实体经济进行扶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灵璧县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邀请企业和银行参加,向银行推介好项目,建立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鼓励银行探索无还本续贷模式,同时积极与金融、担保机构合作,开展政银担合作为企业担保增信、创新“助保贷”、税融通等金融产品,为企业发展添薪助燃。
灵璧县招商局副局长范俊介绍,灵璧县加大提升新型政银担企合作水平,凡单笔500万元以下的新增贷款全部纳入新型政银担保业务。县财政在落实省级安排的配套资本金基础上,根据需要向县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县担保公司向合作机构银行注入保证金,银行按8-10倍放大县担保公司授信,向优质中小企业输入金融“血液”。对重点项目、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主办行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发放3到5年期的无本续贷或项目贷。
“我们看好新型餐饮业标准化食材供应这块市场‘蛋糕’,打造绿色标准化食材供应基地急需资金支持,灵璧县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帮我们对接了县农商行,提供了1000万元的无还本续贷,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安徽兴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程仁功说。作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牵头组建农业联合体,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带动当地九个家庭农场、两百多户农户共同致富。
农行灵璧县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利用创新产品“纳税e贷”,梳理灵璧县域纳税A级、B级重点企业全部名单,对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投放贷款。截至目前,累计投放纳税e贷15户,金额586.8万元。下一步,还将依托政府增信产品,创新普惠金融特色,拓宽小微企业客户覆盖面,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疏堵点解难点,政府的精准扶持增强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信心。兴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程仁功告诉记者,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金融扶持,绿色标准化食材供应项目已经顺利启动,未来通过产业化联合体可以带动一、两千户农户增收。
记者从灵璧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今年1-7月份,全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9%,增速居全市县区第一,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达到62%,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工业精品1个,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减负增效激活市场活力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为企业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聚力发展是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激活市场活力的最好办法。
灵璧县将减轻企业负担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以“放管服”改革和“四送一服”为抓手,把责任压实到岗,传导到人,延伸到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灵璧县成立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实际困难和负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判,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安徽加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3年从上海搬迁到灵璧县,是一家专门生产汽车排气管的出口型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等地。中美贸易战后,公司的部分美国老客户为规避关税增加,选择东南亚的同类产品作为替代,给公司发展带来挑战。
“政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改造设备和研发投入的资金补贴到位很快,高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税前抵扣,县税务部门上门辅导我们填报。”加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涛说,这两年我们强化技术研发、进行设备自动化升级,先后购置了机器人焊接手臂、自动弯管机、激光切板机等智能设备,设备升级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能。我们有信心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下一步还计划搬迁到县里的机械电子产业园,建设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
在灵璧县,改造升级后的“电子税务局”优化办事流程,可实现系统自动识别,自动计算减免税额,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办税,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灵璧县税务局副局长陆凯军介绍,我们把减税降费作为税务部门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实做细,确保税费减免明明白白落实到位,今年税务局开展了4轮减税降费宣传服务,局班子成员、税务管理员对小微企业实行包保责任制,同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为企业上门辅导服务,保障了企业税负只降不增。
记者从灵璧县税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累计减税降费9245万元,预计2019年将为纳税人减轻税费负担2亿元左右。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而厂房建设要占用大量的现金流,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灵璧县鼓励企业采用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取得厂房使用权,减轻企业开办的资金压力。县招商局副局长范俊说,政府对企业进行租赁补贴,租赁开发区内厂房,年入库税金超过200万元就可以享受50%到80%的租金补贴,降低市场主体的进入门槛。厂房租赁补贴、用工培训补贴、降低水电气成本.....税费负担做减法,扶持政策做加法,“一减一增”为企业打造轻装上阵的优良软环境。
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少传统企业的短板所在。灵璧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幅压缩政府行政开支,将“真金白银”投入到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对新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的除省市奖励外,灵璧县财政再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鼓励企业实行智能升级,对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县财政按设备购置费的5%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按照县里出台的政策,今年开发区迅速为笑果科技、灵磁新材料等企业申办著名商标补贴100万元;为百通达、攀望、婴儿乐等企业落实技改补贴200万元......”灵璧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秋梅告诉记者,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诚信至关重要。县里要求政策只要出台,就一定要不变样不走形,及时兑现。
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灵璧县建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协调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对落实营商环境实行严格的季调度、半年通报、全年总结,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进展缓慢的单位及个人追究责任。
树牢新发展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激活县域经济的澎湃活力。2019年上半年,灵璧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