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一头连着困难群众的冷暖,一头维系着社会的公平与稳定。让低保在阳光下运行,杜绝骗保乱象,既是对困难群体基本权益的有力捍卫,也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举措,对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是筑牢低保审核“防火墙”。
低保审核确认环节,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骗保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部分申请人隐瞒家庭财产和收入,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让不符合条件者混入低保队伍,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却被拒之门外。目前,我县已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民政部门与公安、住建、金融、财政、人社等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查询申请人的车辆、房产、存款等信息。同时,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热线、邮箱,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奖励,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让骗保行为无处遁形。
二是架起动态管理“高压线”
低保动态管理的缺失,让一些不再符合条件的家庭长期享受低保待遇,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我县已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对低保家庭每年或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及时掌握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于收入增加、不再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要及时退出保障范围。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低保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确保低保资金精准发放。
三是打造政策宣传“直通车”。
很多群众对低保政策了解不深,这给骗保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让政策深入人心十分必要。通过村(社区)公示栏、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明白纸、悬挂宣传条幅等传统手段,广泛宣传低保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监督方式。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活动,现场解答群众疑问,提高群众对低保政策的知晓率。
低保关乎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加强动态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织密织牢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才能让低保政策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