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调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项目的实施增进民生福祉,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了皖北地区农村居民供水保障能力,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以优质地表水源替代地下水,有效避免地下水超采,履行皖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法定职责。审计机关强化对引调水工程相关政策、资金、项目和效益情况的审计监督,对规范项目建设、促进资金高效使用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本人在阜阳参与引调水工程审计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开展好引调水工程跟踪审计做如下探讨。
一是立足研究型审计,学懂弄通政策。引调水项目专业性强,涉及地表水厂的建设较为复杂,审计什么就要学习什么,不能“外行审内行”,要坚持“请进来”,邀请水利行业专家对参审人员开展审前培训,重点学习引调水项目实施背景、实施内容和基本建设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及事项有初步了解。要坚持“走出去”,组织审计人员到水利工程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调研座谈,掌握本地区水利工程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座谈会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潜心研究,让审计人员能够清楚把控审计重点,精准靶向发力,争当行家里手。
二是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引调水项目地下管网施工占比大,地下管网具有区域跨度大,临时用地面积广的特点,且征迁工程、隐蔽工程多,传统审计无法满足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注重科技赋能和数据赋能,调取设计院在勘察设计时的无人机航拍图及“奥维图像”,将管网桩号绘制在图像上,可精准看到管网走向,提高测量核实工程量的效率,结合施工图纸、征收补偿协议等资料,能够揭示超范围和超面积征用土地及虚假征地的问题。地下管网加压通水后,采用破坏性实验取得管材垫层厚度、上覆土厚度等隐蔽工程数据的风险较大,审计人员要积极探索,实地勘察时采用“洛阳铲”取得隐蔽工程数据。
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管控。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机关业务管理办法的要求,改进优化组织方式,设置财务主审和工程主审“双主审”模式,相互对提出的疑点进行延伸审计,双主审工作环环相扣,统筹推进,促进审计质效双提升。要建立调度机制,强化协作配合。定期召开调度会,各自汇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重点难点审计事项的解决情况及进度安排,树立“总结复盘”的意识,督促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实施方案,查漏补缺,相互学习,切实压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
四是追根溯源,突出重点,系统性揭示问题。审计组要紧盯政策措施落实、资金安排及使用、项目建设管理、项目效益和运行等4个关键环节,加大对项目招投标程序、征地拆迁补偿、工程款支付、水质水价等重要节点的审计力度,全面梳理审计中发现疑点,取证相关问题,树立“追根溯源”的意识,对发现问题查深查透,不仅要弄清楚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合理审计建议,也要分析问题带来的后果,加强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灵璧县审计局 沈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