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磨精品课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浏览量:发表时间:2021-12-22 15:32
字体大小:【    】

    上好一堂党校精品课,需要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支撑,更需要学术团队的反复打磨。要想获评精品课,凸显竞争实力,各级党校必须高度重视,通过精选师资、培育团队、强化支持,发挥打磨精品课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磨“选题”,体现学科特色。找到一个好的选题,意味着精品课准备工作成功了一半。一是要紧密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选题的重要来源。二是要立足学科专业。教师在准备选题时,不要选择大而全的题目,切忌跨学科跨专业选题。只有聚焦专业,找准学术接口,才能发挥教师学科专长,游刃有余地驾驭授课过程。三是要注重学术积累。选题时原著导读是重头戏,但讲好一门原著课绝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学术积累和课堂沉淀,教师要抱定“终其一生忠于一事”的信念,通过扎实的功底,支撑起课程的选择。
  磨“框架”,注重学理阐释。好题目是打磨精品课的前提,建构逻辑严密的学术框架则是关键所在。打磨学术框架,首先要构建学术团队。各级党校需要整合全校的学术力量,挑选相关学科的资深专家形成团队,明确每位专家的具体分工,制定任务计划书,进行时间安排,做到准备过程全程把关、学术问题集体攻关、具体问题逐项过关。其次要深悟学术观点。围绕专题相关的原著、文件、讲话、书籍、文章等资料,主讲教师要整理成册,下发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学习领悟,进行定期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形成一致的意见。最后要层层分析说理。课程框架切忌小标题内容等于甚至大于大标题内容,严禁出现标题之间的循环论证、重复论证等问题,学术框架结构做到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内容充实。
  磨“观点”,突显学术含量。精品课的要义是“内容为王”,主讲教师及其团队要围绕内容观点反复打磨,以严密的学术分析做到以理服人。打磨学术观点,一要做到准。为了哗众取宠的随意发挥、为了博得掌声的影射举例都是要不得的,主讲教师要确保课程中的每一句话都经得住推敲,每一个注释都受得起考证,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错误,这是评价一堂精品课的底线要求。二要做到深。精品课的魅力体现在理论的吸引力,要防止出现泛泛而谈、枯燥无味的效果,就必须讲出学理。这要求主讲教师和相关团队围绕专题中的内容持续研究,观点逐一推敲,案例逐一精选,表达反复考量,形成富有学术含量的理论阐述,与学员和评委形成思想共鸣。三要做到实。尤其是在问题分析和对策选择上,要一针见血点出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务实的观点和写实的表达彰显课程的实践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