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2011年灵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县统计局浏览量:发表时间:2012-05-27 18:29
字体大小:【    】

2011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1356”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全力以赴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和民生工程,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1.4亿元,增长26.8%; 第三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10.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055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42.1:24.9:33.0,发展到40.6:28.0:31.4

 

二、农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0.4千公顷,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7.9千公顷,增长1.0%。

全年粮食总产量98.8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小麦总产量57.5万吨,增长0.3%;玉米总产量32.2万吨,增长7.0%。全年棉花总产量3087吨,下降13.7%。油料总产量5.9万吨,下降9.0%。园林水果产量3.7万吨,增长42.7%。蔬菜产量47.9万吨,增长5.4%。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760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9.9万吨,增长0.6%,其中,猪肉产量7.6万吨,增长0.9%,牛肉产量6352吨,增长0.3%,羊肉产量4213吨,增长3.1%。禽蛋产量7.5万吨,增长2.4%。全年水产品产量5525吨,增长0.4%。

农村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自来水受益村58个,通电话村300个。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3.7万千瓦,增长3.0%。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6万吨,增长4.1%,其中,复合肥4.4万吨。 农村用电量17874万千瓦小时,增长13.7%。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千公顷,增长0.7%。年末耕地面积14.4万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2.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7%;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8%,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8,增长3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亿元,产销率为98.6%,共有产值超亿元企业59家。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41.3%。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14家,从业人员5637人,房屋施工面积76.4万平方米,增长39.5%;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增长1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增长142.2%;房地产开发投资3.4亿元,增长36.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下降22.0%。全部投资中工业投资20.5亿元,增长87.2%。

 

 

五、市场贸易

消费品市场兴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亿元,增长2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亿元,增长7.1%。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321.4%;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增长4.8%

 

 

六、交通和邮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全县公路里程239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公里。民用汽车21880辆,其中私人汽车16779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年末全县本地电话(含小灵通)用户数9.8万户,下降15.3%,移动电话用户33.0万户, 比上年增加2.9万户,增长9.7%;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9万户,比上年增加0.7万户,增长31.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总收入平稳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50.8%。全年税收收入1.9亿元,增长39.2%,分税种看,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56.6%24.8%、61.9%。财政支出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农林水利事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41.1%19.9%48.6%、1.7%、21.8%70.0%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1.7亿元,增长25.5%,其中,储蓄存款81.1亿元,增长22.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9亿元,增长23.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6.0万人,专任教师3242人,初中升学率64.8%,高中升学率80.6%;普通小学193所,在校学生8.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技术创新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40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共10个,全年专利申请105件,其中授权专利21件。

 

 

九、卫生和文化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乡镇文化站19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3万册。

拥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5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27张。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9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2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婴儿死亡率6.0‰,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4.3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4.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792元,增长27.3%;农民人均纯收入5489元,增长19.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5平方米,增长6.0%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6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7.3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01.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万人。全县医疗保险参保职工3.6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2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619人。供养农村五保户6467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0个,床位3070张。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县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总投资8722万元,增长6.2%;全年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2%;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7.4%。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要求。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