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通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高质量验收,扎实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区(点)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高站位谋划,制定示范区(点)创建“路线图”
一是修订公开目录。编制26个试点领域县乡两级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指引目录,开设“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题公开各类信息。对各试点领域公开事项目录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各县区结合权责清单,编制优化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并推动公开目录、公开要素与部门具体业务融合。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出台了《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审查责任,规范了审查程序。基层政府修订了政务信息管理、政策解读、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政务公开考核评议等10余项工作制度,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三是印发创建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市级基层政务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创建范围、内容、时间节点、申报和验收程序,以及创建指标等内容。各县区对照创建指标制定示范区(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创建工作监督指导。
二、高标准落实,明确示范区(点)创建“任务书”
一是主动承接交通运输领域标准指引。在不断优化26个试点领域公开目录、提升信息发布质量的同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交通运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后,宿州市组织交通运输部门和各县区编制了第27个领域市级目录标准和基层政务公开事项目录。
二是编制“全生命周期”办事“一本通”。政务公开办会同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编制完成了覆盖县区的“全生命周期”办事“一本通”,并通过线上“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线下政务公开专区和服务窗口对外公开。办事“一本通”涉及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477项,真正实现手握“一本通”、办事“一门清”。
三是推进基层“两化”向村(居)延伸。各县区通过“1234”工作法,即制定一套公开事项参考清单、实行线上线下两种公开方式、实现党务村务“小微权力”清单三方有效衔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每个乡镇选取1个村(居)作为试点,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向村(居)延伸,目前共完成试点110个。
三、高效率推进,拓展示范区(点)创建“主阵地”
一是建设政务公开专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政务公开专区,实现县级政务公开专区全覆盖;所辖110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政务公开专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线下阵地作用,提供政策咨询解答服务。截至目前,共为企业群众提供政府信息查询服务15万余人次。
二是设立政策咨询窗口。各县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路线指引、解疑问答、政策业务咨询、志愿服务等“一号答”、“一站式”服务。同时派驻一名
志愿者,提供政策咨询及“帮办代办”服务。截至目前,提供政策咨询3.5万余人次,政策兑现2000余条,兑现资金4000多万元。
三是增设移动公开专区。各县区分别在“皖事通”县区办事页面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宣传推广,让更多社会公众了解、使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基层群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点击达140万余人次。
四、高质量验收,确保示范区(点)创建“结硕果”
一是加强基层“两化”评估调度。市直26个试点领域业务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加大对各县区目录优化建设、内容专业性审查的监管力度,通过业务培训、第三方测评、工作通报等多种方式,按季度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成效评估,下发业务检查通报,引导各县区不断强化基层“两化”工作。
二是提升政策解读回应质效。各县区在出台重要政策文件时,牵头起草部门在文件制定时同步制作文字解读材料,于文件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发布,并通过图片、视频、动漫等形式增强解读效果。全年共发布文字解读700余条,图解80余条,负责人解读240余条。主动回应工资拖欠、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切4200余条,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是深化巩固创建工作成果。截至目前,共创建灵璧县和埇桥区2个市级示范区,县区共创建县级示范点15个,基层“两化”专题累计发布信息25万余条。定期对基层“两化”目录开设与信息发布情况进行测评,根据评估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目录,持续深化巩固创建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