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6月26日上午
发布主题:全链条监管,招投标“小市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发布地点:灵璧县政务中心305会议室
发布人:褚安然 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王迪 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
邀请媒体:灵璧发布、灵璧融媒
现场视频: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是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县扎实开展招投标全链条监管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对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灵璧发布、灵璧融媒。
下面,我们首先邀请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褚安然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发布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向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大局,服务转型发展,以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聚焦招投标领域重点环节,强化标前标中标后全链条监管,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以规范健康招投标“小市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我县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链条监管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聚焦“事前”规范,筑牢源头治理“防火墙”,服务统一规则建设。我县坚持关口前移,从源头入手,强化制度约束和风险防控。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工作机制,一般提前30日公示招标计划,以便于市场主体提前获知招标信息。我县所有进场交易项目全部实行公平竞争审查,有效保障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平等获得投标资格。我县在全市创新制定标前会商制度,今年以来,共召开标前会商会议14次,审查项目21个,提出修改意见建议46条。动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招标文件20次,纠正各类不合理限制问题,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
二是聚焦“事中”监管,打造阳光运行“透明窗”,促进统一公平竞争。我县致力于交易过程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公平公正、可溯可控。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坚持“不见面开标”,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增强透明度。今年以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37个、政府采购项目55个,全部实行“不见面开标”,全流程电子化率100%。同时,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投标文件上传IP地址雷同、MAC地址雷同、机器码雷同等围标串标风险点进行智能筛查、实时预警,为监管部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有力支撑。
我县主动打破地域限制,“双盲”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主场8个,客场76个,有效防范“熟人评标”“地方保护”,切实提升评标质量和公正性。评标区域实行物理隔离与全方位电子监控,评标专家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确保评标独立、规范、公正。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的日常考评和监督,今年以来,共随机抽查12家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下发整改建议书9份,对代理业务过程中出现失误的4家代理机构、3名评标专家做出扣分处理。
三、聚焦“事后”履约,拧紧闭环管理“责任链”,保障统一市场效能。我们深知,招投标的成效最终体现在项目高质量落地,因此,我们全力构建标后履约监管闭环。我县实行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行政监督与平台交易相分离的监管体制,联合各行业行政监督部门和审计、财政、公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建立投诉处理、信息共享等七大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治理格局。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在建项目开展联合标后履约检查,下发整改通知单5个,确保招标成果真正转化为建设实效。
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我县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全链条监管的路径,持续深化改革,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坚决破除各类隐形壁垒和不合理限制,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捷、可预期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我的介绍完毕,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
【灵璧融媒】
问:褚局长您好,我是灵璧融媒的记者,我想问下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
【发布人】
答:谢谢你的提问,首先,远程异地评标可以加强资源共享。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地域空间限制,实现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解决部分专业专家数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其次,远程异地评标可以减少人为干预。通过地域上的有效阻断,降低人为因素干扰,有力破解“本地圈”“熟面孔”等问题,减少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主持人】谢谢媒体朋友们的提问和发布人的详细回答。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媒体朋友如有其他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以与灵璧县数据局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