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政府办 > 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字体:   】

2022年灵璧县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灵璧县政府办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01-04 09:39 责任编辑:LB_信息公开

202213日灵璧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灵璧县人民政府县长   赵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埋头苦干、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全县上下把准方位、锚定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对标对表、勇往直前,同心同向、攻坚克难,推进了一系列补短板、增后劲的项目,干成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谱写了灵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志,坚定攻克贫困堡垒,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永久甩掉贫困县帽子,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成功举办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和全国产业扶贫保险工作会议,“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走入浦东干部学院讲堂,并作为唯一县区在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赵雅丽、张淑慧、王啥啥等一批脱贫典型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15名帮扶干部获评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灵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充分彰显。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加强扶贫资产监督管理,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发展到24个。加快推进农村“双基”建设,修铺“四好农村路”3814公里,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72个,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9968元增加到2021年的15995元,年均增长9.7%

县域经济活力迸发,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轴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功塑造完整产业链条和“灵璧轴承”行业品牌,设计产能达百亿级,获批安徽省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增长,人均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总量由2016年的191.6亿元,连跨2个百亿元台阶,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7.6%。财政收入实现翻番,总量由全市末位上升为全市第三,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1%,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9%9.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大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9%,超额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2020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位居全省C类县第四位,获评安徽省质量强县。

区域统筹有序深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城市结构、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8.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6.4%,建成区面积突破30平方公里,获评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坚持功能配套,五年投入211.5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程130个,建设保障性住房24595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5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小区22个,磬山路、虞姬大道、钟灵大道等一批断头路全线贯通,108纵城市主干路网初步形成。坚持建管并重,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机制化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城乡统筹,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虞姬、禅堂、向阳、大庙完成撤乡建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高标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卫生厕所58960个,建成农村卫生公厕1204座,先后四次获批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获评安徽省卫生县城、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

改革开放双向发力,发展潜能充分释放。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县、乡、村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27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24个,PM2.5浓度均值下降47.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增加。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完成,量化经营性资产12.7亿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初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门、一网、一次”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实现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场所全覆盖,不动产登记在全市率先完成“跨省通办”,政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省级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商事制度改革获安徽省表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获评“安徽省安全生产政策激励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亿元,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项目1个、省级重大专项项目4个,现代农业博览园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6亿美元。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儒特实业、雨鑫木业、国祯热电、攀望科技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成功落地、顺利投产。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保障显著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扩大民生投入,累计拨付资金127亿元,常态化实施33项民生工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比例逐年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防群控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稳定经济发展预期注入强劲动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灵璧分院揭牌运营。“教育强县”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挂牌招生,灵璧中学、灵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迁入新址,新建、扩建城区中小学校8所,新增学位2.1万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10万余名,学前教育“985”目标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成功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3场,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五届职工运动会,获批“安徽省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入选“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完成信息采集26746人,全省双拥模范县实现“六连冠”。“四经普”“七人普”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均获省级表彰。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地震、供销、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履职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刻汲取曾超、金广山等案件教训,以问题大起底的决心,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06件,政协委员提案1017件。大力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不断完善,“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八五”普法有序开展,县司法局获评司法部“遵法守法·携手筑梦”成绩突出群体,人民警察厉恩重入选全省十大法治人物。持续推动信访维稳法治化、民意诉求便利化,高度重视县长热线和网友留言办理,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积极推进平安灵璧建设,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动态调整政府权责清单,科学划定行政权力边界,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100个试点县区之一,政府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县级政府第15位。持续开展县直单位及重点职能股室评议活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手挽手、肩并肩,直面问题与困难,应对风险与挑战,乘风破浪、收获自信的机变之年。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等不确定因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现实要求,在危机中扬长补短抢抓机遇,于变局中改革创新开创新局,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各项民生福祉得到保障。

——发展质量稳定向好。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位居全市第二。初步预测,全年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稳居全市前列。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全市第一。首位产业加速成长,百亿级创新型轴承产业集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轴承产业园三期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四期开工建设,甬灵达管业、顺通钢管、久研轴承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首次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瞄准长三角、紧盯沪苏浙,灵璧—徐州空港新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平台项目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聚力“双招双引”,突出“招大引强”,深入实施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行动,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投资10亿元的汉浩智能设备生产一期项目30日开工、6个月投产,成为“标准地”改革示范项目,儒特二期、元诚轴承、巨力电力、桂柳牧业等项目如期开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灵璧铁路货运站开通运营,汽车站搬迁新址。电子商务协同推进,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网络全面建成,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25.9亿元,增长16%。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百通达科技入选2021安徽省制造业综合百强榜单。全年新增“四上”企业63家,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发展到78999户和17011家。

——城市能级蓄势跃升。围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目标,精心编制县城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完成新一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绘就城乡建设一张“底图”。城乡建设“双百”工程深入实施,土地出让收入突破40亿元,丽景花园D区、康乐家园二期、博乐家园等5个安置房项目交付使用。北部新区高标准建设,龙世纪城、第二中学、第九小学、妇幼保健院等核心功能区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档案馆、老干部活动中心、龙山社会足球场全面建成;东部城区提速发展,第八小学、城东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职教园区、城西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灵璧师范学校搬迁、技工学校、凤山大道、钟灵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建成市政道路2835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3个,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整治城区易积水点32个,新增城区绿化160万平方米,雨水网、污水网、供水网、城市路网“四网”并举,城市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完善,传奇灵璧魅力进一步彰显。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成立“五大专班”,创新“四项机制”,组建监测网格3628个,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33名,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方案,“三保障一安全”更加稳固,全县无一例返贫致贫人口。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有序实施,投入资金1.65亿,实施到村项目40个、到户产业项目6897个,建设特色种养业园区74个,杨疃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新建改厕服务站点1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8200亩、“旱改水”项目3000亩,治理中小河道176公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三品一标”产品3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24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省级“双认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创建省级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22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86万亩,农机化新技术加快推广,耕收种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改革创新多点突破。“机关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年”行动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0个专项提升行动常态化推进、10大任务规范化落实。智慧灵璧项目稳步实施,建成5G基站280个,19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数字赋能效益彰显。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124个。深化与高校合作,中国矿大技术转移中心灵璧分中心投入使用,合工大高端装备(轴承)研发中心、宿州学院机械装备制造(轴承)产业学院暨博士工作站成功揭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组建国资集团、投资集团,优化国有资产、盘活存量资源取得突破,三元公司获批AA级主体信用评级,全省首批大型采矿权子山—九顶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成功出让,平台公司资产结构全面优化,投资建设重点工程项目37个,完成投资59.6亿元。抢抓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改革契机,全年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4966亩,土地供应6340亩。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规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政府法定债务率处于绿色区间,防风险保稳定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立完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要素监测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生态文明建设网格体系。聚焦环境问题整治、监管体制改革和“三大保卫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行田长制、试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查处环境污染投诉717件,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6%,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人工造林759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6个,原金牛化工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中央、省、市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如期整改销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综合医改稳步推进,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和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新进展,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76万剂次,群体免疫屏障逐步构建,牢牢守住了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底线。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底有力,城乡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工作全面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安置”问题全面解决。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34家。省内首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建成运行,防灾预警预报能力大幅提升。灵璧足球运动学校、实验小学平山路校区投入使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和教育“双减”工作扎实推进。获评“安徽省20212025科普示范县”。地名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规范城区路名105个。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广,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的基层治理体系日趋完善,“雪亮工程”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攻坚,五年跨越,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催人奋进。这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这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这是广大投资者风雨同行、倾情融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中央及省市驻灵单位、人民解放军驻灵部队官兵、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灵璧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不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较低,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工业化率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开发区亩均效益较低;市场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要素制约依然明显,企业发展动能仍需持续激发,资本市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还需加快完善,营商环境还要优化提升;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够平衡城镇化进程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强,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担当不足、能力不强、谋事不深,落实力、执行力仍需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土壤依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以有力举措认真扎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灵璧发展迈入新阶段,我们迎来了战略窗口期、政策叠加期、优势转化期、红利释放期、势能爆发期。纵观大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仍是大势所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审视自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在我县叠加赋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深度融合发展,灵璧已处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系统的观念,抢抓发展机遇,聚合发展动能,全力跨越赶超,在“两县两区一基地”的探索和实践中全面展现灵璧作为、灵璧担当。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质量与效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全市争先、全省晋位、争创一流”,聚焦“五县”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全面推动“四化”深度融合发展,奋力打造“两县两区一基地”,努力在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中谱写现代化美好灵璧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化率、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实施高质量发展组链行动。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2个百亿级产业园区、2个省际合作共建园区、4个产业集群,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品质轴承生产基地,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县。深入实施制造强县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达35%,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指标明显上升。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融合、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货运物流网络,建设交通强县,开放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实施新型城镇化扩能行动。坚持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锚定“三区”“四城”城镇化空间格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县,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工作评价。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设施、产业配套补短板强弱项,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深化城市智慧化管理,一体推进“地上”“地下”工程,建设人文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推动城区增设街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建成区面积力争突破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实施绿色转型区创建行动。坚持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持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好“绿色银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生态空间管治、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保护好“绿色生产力”。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好“绿色经济”。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倡导好“绿色文明”,让灵璧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实施双招双引聚能行动。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完善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实施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区域定向招商,实现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建设,加强与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交流合作,深化与合工大、中国矿大、西北工大、宿州学院等高校合作对接。健全外商投资政策服务体系,竭力推行顶格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坚定不移打造皖北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打造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聚力打造职教园区,形成以高职为引领、中职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的立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灵璧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专科医院,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打造体育特色产业,举办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赛事。以灵璧特色文化为依托,保护发掘大运河遗址与文物,讲好非遗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紧盯共同富裕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快种业创新,发展智慧农业,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接二连三”,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支持能人下乡、人才兴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持续深化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范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三、扎实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本年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强载体、增动能,高标准培育强劲活跃增长极

锚定轴承产业主方向。以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品质轴承生产基地为引领,强力推进轴承产业“148”行动计划,推深做实“12条举措”,做好全过程的要素、服务、体系、政策、宣传、人才保障工作。创新轴承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全力打造西北工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省级轴承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着力突破高品质轴承钢核心技术。完善3000亩轴承产业园发展规划,建成轴承产业园四期标准化厂房38万平方米。成立轴承产业协会,举办高质量轴承产业论坛,提高“灵璧轴承”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建强产业转移集聚区。深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运营公司”管理模式,加快机构改革,健全功能设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加强与沪苏浙城市合作交流,开展园区结对共建。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发展思路,全面推行“标准地”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加快“一区多园”产业布局,推动轴承产业园全产业链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园围绕龙头发展,食品产业园、纺织产业园规模化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仓储物流产业园围绕产业需求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园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增长极。

攥紧双招双引主抓手。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导向,深化与沪苏浙、粤港澳、京津冀等先发地区合作力度,积极开展区域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招商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实现资本与项目的有效对接,强化基金招商。加强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使项目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工业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牵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围绕打造“两县两区一基地”和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精准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管长远、促提升的重大项目,全年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5个,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严格落实重点工作“十个一”推进机制,实行重点项目“一条龙”跟踪服务,拉紧项目立项报批、要素保障、调度推进、竣工验收等全过程闭环链条,努力形成储备一批、转化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

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升级、新技术改造、信息化赋能,推动食品加工、农机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增加值增长12%以上。积极壮大新兴产业规模,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新增5家以上,产值分别增长20%35%。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物流产业园为支撑,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冷链物流,逐步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颐高电商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推动电商产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

(二)坚定不移兴“三农”、促统筹,高站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聚焦产业兴旺,加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实施田长制,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让耕地保护红线实至名归。强化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持续稳定生猪生产,扎紧“粮袋子”、拎好“菜篮子”。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扶持壮大优质粮油、肉牛、禽类、蔬菜、食用菌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发展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突出农业品牌化营销理念,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个,力争“灵璧黄牛”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持之以恒把农业支柱产业做大、把农副产品品质做优、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强。

聚焦共同富裕,加速提升农民组织化能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不放,构建完善的全覆盖网格化动态监测体系,分层分类开展常态化帮扶工作,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改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全面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实现扶贫资金资产资源安全稳定、收益效益利益持续提升。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推进农房一体化登记发证工作,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逐步推广农业托管服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经营公司开展市场化、竞争性运营,推动村集体经济长效增长。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继续发展“四带一自”“一自三合”等产业模式,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民”等运作机制,把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他们留得住、能致富!

聚焦生态宜居,加速提升农村现代化程度。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新修农村公路84公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同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改造卫生厕所8000户。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绩效考评。加快落实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村庄绿化亮化,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6个。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传承良好乡土风情,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篇章!

(三)坚定不移补短板、提品质,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充分运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总图”。加快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编制,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中期调整,加强同沪苏浙城市规划衔接,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及重要地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城乡统筹“一张底图”。一体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8000亩,年度储备土地1000亩,实现出让收入20亿元以上,为发展积蓄动能,形成重点工程规划、征收、建设联动机制,精心绘制城市发展“一张蓝图”。

提升城市能级。持续推动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统筹推进“三区”“四城”建设,全面吹响新型城镇化建设冲锋号。着力打好城市建设“地道战”,以城区雨污管网改造提升工程为主体,加快汴河路、迎宾大道、奇石大道二期改造,启动实施解放路、建设路老城区雨污分流及钟灵大道管网改造,改善“地下工程”“里子工程”现状,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着力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全面完成市政道路“1318”提升计划,贯通薄山路、双拥路、滨河路,连通杨河路、汴河路,推进钟灵大桥、铜山路、鹿虎山路、唐山路、安河路、西河路、闫河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凤山大道、迎宾大道上跨高速、铁路北延工程,进一步拉伸城市发展框架,畅通城区路网循环线。配套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临床中心,构建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打好城市建设“阵地战”,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南姚里、景和·桂花园、乐居·春风里、丽景花园E区等安置房建设,年内竣工交付5500套以上,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76306套,守护好群众最切身的利益。

塑造城市形象。聚焦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牢固树立“大城市管理”理念,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智慧灵璧项目建设,打造城市综合指挥中心,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扁平化转变。聚焦城区环境改善,常态化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强化背街小巷环境治理、秩序整治,开工建设城市公园、环城河沿河公园,新增节点游园5个,规划实施隋唐大运河(灵璧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聚焦群众出行安全,持续开展工程运输车辆综合治理、非机动车规范整治行动,实施路缘石、人行道更新修复计划和城区路灯智能化改造工程。聚焦群众生活需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9个,加快推进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启动庆丰农贸市场、丽景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和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建设。探索建立街道管理规范化标准,试点开展中心城区通信线路落地入地行动,逐步消除“蜘蛛网”乱象,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促进城乡协同。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完成朱集、大路撤乡建镇工作。强化重点镇、特色小镇建设,重塑城乡建设新格局。建立争先进位、创新创优激励机制,支持乡镇驻地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并逐步向乡村延伸。打造北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功能多元、“三生融合”的轴承产业特色小镇。完善省际毗邻地区发展规划,探索城镇建设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实施S224皖苏界至杨疃段一级路改建,完善S223皖苏界至韦集段一级路改建项目要素保障,推动省际毗邻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坚定不移严监管、守底线,高定力把牢生态建设新坐标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全面规范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强化“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坚决把增量污染拒之门外,把存量污染清理出来。制定完善环境治理规划,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着力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

严格生态保护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深化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五控”措施,稳定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巩固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促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抓好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严格监督管理措施。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行动,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高质高效抓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五大森林”行动,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加快何山水库、新汴河幸福河湖示范建设,持续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发展最靓的底色!

(五)坚定不移提效能、优环境,高层次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树牢县域经济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意识,常态化硬力度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新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大力实施“中梗阻”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形成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模式。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始终与企业同舟共济、为企业减负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加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助推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力争新增民营企业4000家、个体工商户20000户。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谋划战略性、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做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高标准落实全要素集成、全流程再造、全省域联通“一屏通办”改革任务。聚焦要素保障推动改革试点,持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国土空间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的创新举措,有力有效解决发展中的人才、土地、服务等要素保障问题。持续深化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新型政银担、“税融通”、“劝耕贷”等业务,扩大信贷规模,新增实体经济、民营经济贷款40亿元以上。

积极做强经济发展平台。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全面形成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国有企业发展格局。增强国资集团、投资集团造血功能,推动平台公司在服务和参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大做强,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融资体系,提高信用等级,新增主体信用评级AA级企业1家。严密防控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系统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完成主板备案企业1家,省股权中心挂牌企业10家,实现直接融资8亿元以上。

(六)坚定不移办实事、惠民生,高水平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1+10+N”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快完成县级应急管理系统综合执法改革。常态化开展“铸安”行动,布局5G网络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场景应用,建成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持续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监管和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筑牢群体免疫屏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强“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打响职业教育灵璧品牌。深化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推深做实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打造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热点城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动与上海体育学院深入合作,着力打造“体育强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市场监管,开展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推动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力争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抓好审计、气象、供销、红十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树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扎实开展“健康灵璧”行动,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大力发展托幼服务,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工作。持续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力度,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等工作。

四、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完成新一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奋斗有我的敬业精神,保持奋勇争先的事业追求,砥砺奋发有为的干事热情,强化奋不顾身的责任担当,在建设现代化美好灵璧的实践中展现过硬作风、过强本领。

——坚持政治引领,建设忠诚型政府。始终忠诚于党,把讲政治贯穿于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忠诚于人民,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始终忠诚于初心使命,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健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写在新时代。

——坚持开拓创新,建设学习型政府。从政府班子做起,坚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把创新创造作为抓落实的第一动力,善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向先发地区看齐,全面学习借鉴沪苏浙的手法、步法、打法,建立政府部门对标体系,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思路,实事求是推动工作落实,真正做到敢为人先、敢立潮头、敢打必胜。以专业素养立身,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弘扬专业精神,完善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必备的专业化知识体系,着力营造看重学习、注重研究、尊重知识、器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抢抓机遇、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真抓实干,建设担当型政府。持续解放思想,强化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打通思想“中梗阻”,打破观念“无形墙”,全面对标沪苏浙,积极开展准入性、限制性政策规范清理活动,以敢想敢试、敢拼敢赢的实际行动,破除传统路径依赖,突破条条框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较真碰硬、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秉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工作清单化”的理念,健全压实工作推进机制,做到措施精准、落实有力。强化争先意识,围绕总量“保三争二”、增速“全市第一”目标,完善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以钉钉子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抓好跟踪落实,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让发展的每一步都出色、出彩、出众。

——坚持为民务实,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办好县长热线、群众来信和网友留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群众是阅卷人的工作思维,完善政府工作群众评价机制,常态化推动县直单位及重点职能股室评议活动,持续提升政府系统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以服务态度的“微改变”换取政府形象的“大改观”。坚持全过程民主的决策程序,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健全行政事务“五公开”机制,一体推进法治灵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积极打造阳光政府。

——坚持自我革命,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着力锻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树立勤政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着力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紧张快干、担当敢干,绝不把说了当做了、做了当做成了,真正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着力增强政府系统的执行力、战斗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时刻牢记“五个必须”,坚决杜绝“七个有之”,深入推进“三不”一体,毫不松懈纠治“四风”,自觉对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意见,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蓝图描绘新愿景,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系灵璧发展事业,紧紧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紧紧依靠130万灵璧人民,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只争朝夕、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灵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灵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