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全县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定科学发展自信心,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1356”行动计划,抓主抓重,提速提效,争先进位,争创一流,为灵璧“十三五”发展开辟了崭新起点。
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总量和质量增长明显,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4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达9.01亿元,年均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亿元,年均增长11%;三产比重由2010年的41.8:25.1:33.1调整到2015年的29.4:32.2:38.4,农业稳步增长,工业增速明显,服务业快速发展。
2. 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林丰木业、灵磁新材料、加文汽配、一灵药业等项目投产运营。大诚明农业科技公司成功上市,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步伐加快,荷金来国家级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区通过验收。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磬云山地质公园等旅游景区相继建成,开启了灵璧“兴旅富民”新篇章。
3.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宿淮铁路全线贯通,徐明高速竣工通车,“两高一铁”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S201改善、S233大修、S301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宿灵泗快速通道全面贯通,县道升级改造取得进展。新汴河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城市供水、污水管网铺设、生活垃圾清运、城市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进。
4.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扶贫开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54.92亿元,累计脱贫8.64万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考评先进县。
5. 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开放合作取得突破。各项体制改革创新在全市率先展开,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省第一。建投公司、交投公司、三元实业挂牌运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成功改制,农村信用社改制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灵南生态土地股份试点成效明显。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增长,外贸出口额实现新突破。
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切实改善。“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深入推进,秸秆禁烧较好完成省控目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稳步实施,道路绿化工作不断加强,“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积极推进“五城联创”,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市级卫生县城等称号。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县经济的发展基础和内生动力得以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同时我县也存在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要素成本优势弱化、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压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