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朱集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行政村、镇直相关单位:
现将《朱集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朱集镇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2日
朱集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
为深刻汲取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教训,全面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按照《灵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璧县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灵政办秘〔2024〕13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创新驱动、齐抓共管,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二、节点目标
2024年,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压减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
2025年,巩固提升整治成效,降低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推进落实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三、整治重点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认证协同机制。
1.强化标准宣贯落实。按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 全技术规范关于电池数据采集存储和安全状态监测技术要求,指导锂电池生产企业标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池安全使用年限,电动 自行车禁止使用梯次利用锂电池。督促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按照 《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GB42296-2022)、《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要求,禁止车载充电器,提高整车及鞍座、导线绝缘层等部件防火、阻燃性能,限制车辆中塑料占比,严格规定电气导线载流能力和蓄电池、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术要求,根据车辆限定的最高时速和重量严格限 制电机功率,整车应内置具备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的北斗定位模 块,强化企业质量保障责任,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鼓励研发推广更加安全的新型蓄电池。(责任单位:市监所;配合单位:派出所、各村)
2.强化认证管理。落实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器等核心部件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加强整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责任单位:市监所;配合单位:各村)
3.落实互认协同。落实国家标准中明确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互认协同要求;推行 “一车一池一充一码 ”,在电动自行车车架、蓄电池、充电器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耐高温识别代码标识,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责任单位:市监所;配合单位:各村)
(二)科学规划充电设施,规范停放充电行为。
4.优化停放场所、充电设施规划审批。落实《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GB/T51328-2018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TD/T1062-2021)等有关非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规定,严格新建居住项目规划审批管理,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纳入项目配套,明确布局和配建比。在既有居民住宅小区内利用公共空间设置停放场所、充电设施,涉及规划调整的,优化程序简易办理,不涉及规划调整的,无需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因既有小区场地资源紧张、无固定停放场所、无电源条件的,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置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如需调整规划,优化程序简易办理。在车站周边等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管理范围。(责任单位:自然资源所、建管所;配合单位:各村)
5.加强架空层使用管理。加强架空层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民用建筑架空层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不得用作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因场地不足确需使用民用建筑架空层作为停放充电场所的,应与建筑内的通风采光井、公共部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进行有效防火分隔,消防设施器材和视频监控设备须保持完好有效,实行车辆分组停放,并设置专用充电设施。督促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负责做好架空层安全巡查工作。(责任单位:镇安委办;配合单位:自然资源所、建管所、各村)
6.规范充电费用。指导督促电力企业和相关企业主动承建停放充电设施,减收、免收服务费。居民住宅小区充电电价一律按居民电价执行,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充电服务价格标准。指导督促电网企业按照国家提升 “获得电力 ”服务水平 “三零 ”政策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做好充电设施接电服务工作。鼓励采取财政补贴、延长签约运营期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大幅降低充电服务费用,让群众 “能承担 ” “愿意用 ”。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降低充电服务价格。监督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公示充电和服务价格,严禁收取任何未经公示的费用。(责任单位:市监所、财政所、供电所;配合单位:各村)
7.严查违规停放充电行为。消防、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联合检查,依法对 “进楼入户” “飞线充电”等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开展宣传提示、执法查处、检查劝阻。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治。(责任单位:派出所、综合执法大队;配合单位:各村)
8.强化技防物防措施应用。引导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建立数据平台,对充电设施实时监控,2025年底前完成。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和即时配送企业推广换电模式。鼓励在楼宇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积极推广“射频信号传输+视频监控”等技术对蓄电池进楼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制止违规停放充电行为。(责任单位:市监所、自然资源所;配合单位:各村)
(三)纠治非法改装行为,强化重点环节管控。
9.严查非法改装。经常性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和维修店铺,依法从严整治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违规回收、二次组装加工蓄电池的黑作坊,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24年8月底前整治一批并持续推进。(责任单位:市监所、派出所;配合单位:自然资源所)
10.实施登记管理。在将蓄电池依法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并设置识别代码的基础上,对电动自行车全面实施登记上牌管理,将车主信息、车架号及蓄电池识别代码纳入登记事项,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登记上牌服务,2024年底前完成。对目前在用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参照上级政府设定的过渡期,实施临时登记管理,2024年10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派出所;配合单位:各村)
11.加强路面执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识别取证 能力,依法查处电动自行车未按规定登记上牌上路行驶、闯红灯、 逆行、在机动车道行驶、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各地实际,对突出违法行为、多次违法人员开展专项治理,保持严管态势。 (责任单位:派出所;配合单位:各村)
(四)强化生产销售监管,严查制假售假行为。
12.加强销售企业监督管理。督促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销售企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核查产品合格证明、强制性产品认证等信息,电动自行车整车不得与蓄电池拆分销售,2024年8月底前完成。持续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凡发现销售不符合法规标准的,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2024年底前完成并持续推进。(责任单位:市监所,配合单位:各村)
13.严惩制假售假行为。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加强行刑衔接,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斩断非法生产、销售网络链条,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派出所、市监所;配合单位:各村)
(五)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强化报废回收处理。
14.推动以旧换新。积极落实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统一部署,细化支持政策,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以旧换新工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通过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支持等手段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支持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回收企业联合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整合上下游资源,开设线上线下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专区,对消费者给予优惠。(责任单位:镇安委办;配合单位:各村)
15.完善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处理体系。建立老旧蓄电池报废淘汰机制,落实强制性报废标准;提升蓄电池检测等技术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机构站点布局,提供便捷快速评估技术服务,鼓励用户主动送检,及时淘汰更换;对超过生产日期5年的蓄电池开展全面强制安全性评估,对达到报废条件的一律强制报废,2025年5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持续推进。科学规范开展废蓄电池回收处理,积极对回收和处置拆解企业予以政策支持,促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宣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推动生产企业以自建、委托等方式提供老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充分发挥国企的引领带动作用,研究建立专业化平台,促进老旧蓄电池规范回收处理。(责任单位:环保站;配合单位:市监所、财政所、各村)
(六)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加大惩戒曝光力度。
16.严格事故全链条溯源追责。建立“一车一池一充一码”识别代码和电动自行车登记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提高事故后溯源调查能力。建立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责任倒查机制,有关部门将生产、销售、改装、停放、充电等各环节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并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调查,必要时开展联合执法,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追责。整治期间发生电动自行车亡人火灾事故的一律提级调查。(责任单位:镇安委办、派出所;配合单位:市监所、各村)
17.实施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市场监管、工信、公安部门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的企业,违规回收、二次组装加工蓄电池的企业,违规提供改装服务及部件的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曝光。消防部门对引发火灾事故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品牌及型号按照规定进行曝光,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严重违法企业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列入相关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责任单位:市监所;配合单位:派出所、各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朱集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见附件),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安全生产季度“赛马”内容。各村、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细化工作措施、厘清工作责任,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交通等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落实工作责任。相关行业部门要依据 “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严格履行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流通销售、通行秩序、 停放充电、拆解回收等方面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通力配合,拧紧电动车销售、改装、使用、停放、充电各环节监管链条,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提升全镇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规范水平。
(三)深化宣传教育。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突出 “案例教育法”,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宣传提示、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和废蓄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浓厚氛围。对于超标车禁止销售、存量淘汰退出以及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措施,要强化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群众解释、优化政策衔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四)强化信息报送。请各村、各单位于2024年8月15日前将整治工作负责人、联络员名单报镇工作专班。自2024年8月起,镇专班各成员单位及各村于每月15日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联系人:刘康,联系电话:18326045430,电子邮箱:353079695@qq.com。
附件:朱集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附件
朱集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组 长:任立亚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卓春明 党委委员、政法委员
吕 波 派出所所长
马跃军 派出所教导员
成 员: 谢业慧 财政所所长
卢 磊 自然资源所所长
王从喜 市监所所长
程 帅 建管所负责人
沈 政 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
徐 军 环保站站长
邱振兴 应急负责人
刘 康 综治信访干事
各村主要负责人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镇平安办,朱集镇政法委员卓春明任负责人,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派联络员参加。工作专班为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不设实体办事机构,不刻印公章,专项活动结束后,自行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