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更是渔沟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的奋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202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用足全省经济强镇政策,按照“一带、一轴、两区、多园”的建设思路,有序推进省级经济发达镇和市级样本镇建设,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美好渔沟建设新篇章。
综合考虑,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县前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不遗余力抓产业、调结构,进一步壮大高质量发展主力
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实施项目为抓手,完善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500万元,对磬云、申寨等村1万亩土地进行改造提升;计划投资7240万元,对三渠沟渔沟段、浍朝河渔沟段、项土沟、磬云沟实施清淤护坡和防汛通道建设;计划投资3500万元,重建赵井闸和伙房闸;计划投资1300万元,新建跨三渠沟大桥一座。积极申报实施2024年道路提升项目,对全镇604条道路按计划进行提升改造。
加快农业生产模式调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动农业大托管服务和土地流转工作,继续为7360户群众的5.89万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推动全镇土地流转新增至2万亩。充分利用村庄空闲土地,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结合我镇独有的奇石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推进庭院经济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群众利用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小型采摘园等,让庭院方寸之地成为点亮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新亮点。
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现有的种养殖产业基础,不断拓宽发展途径,积极培育黄牛养殖、食用菌、果蔬和中草药种植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进一步推进“两强一增”落地见效,积极做好科技示范包村联户工作,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引导节本增效农机具推广应用,提升农机规模化水平。
二是不遗余力抓帮扶、防返贫,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做好动态监测。盯牢“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加强风险监测预报预警;严格核实联审反馈预警人员信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消除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扎实开展帮扶。结合镇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紧紧围绕特色种植、养殖、电子商务、光伏等产业,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调整,拓展农业特色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全面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积极落实就业补助、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脱贫劳动者就地就业、转移就业和居家就业,让脱贫劳动者基本实现“要就业有岗位、要技能有培训”,有效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信用村建设作用,深耕细作村级集体经济领域,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承接小型农田水利及服务化项目,大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力争2024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村均90万元,在原有强村的基础上再培育3个经济强村。
三是不遗余力抓项目、扩投资,进一步蓄积高质量发展动力
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实行重点项目“三个一”(一名牵头负责人、一套专班、一周一调度)工作制度,确保堌子山矿区、绿色建材产业园等正在建设和谋定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联合县投资集团,完善灵璧县三渠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产镇融合项目材料,申报项目资金。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生态环保等各类产业项目,并严格按照要求推进项目建设。
整合培育优势产业。发挥家纺服装业基础优势,整合全镇小服装企业,鼓励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家纺服装产业上下游行业,争取尽快形成完整的家纺服装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影响力。2024年,争取新培育服装类规上工业企业1家以上。整合奇石加工销售企业和小作坊,以谋划建设的奇石电商物流产业园为依托,争取扶持政策,打造皖北最大的奇石交易和物流集散中心,带动一产、二产联动发展。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紧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政策机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继续完善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 “硬实力”;用好用活职能部门效能评比等措施,高效办理“宿事速办”和“灵听灵璧”问题线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企纾困,提升发展“软实力”。
四是不遗余力抓城建、促提升,进一步增添高质量发展魅力
打造三渠沟流域景观带和精品旅游轴线。围绕幸福河湖建设,开展辖区河道断面提升改造及微流域治理,包括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农业农村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擦亮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金字招牌,加快推进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优质旅游提升项目,整合天一园、一品石苑、汇展中心、奇石大市场、龙山渠园林、青龙山自然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打造精品旅游轴线。
改造提升老镇区和建设特色功能区。推进老镇区道路、雨污管网、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升级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以奇石文化为特色,融合高速连接线、奇石市场、新223省道建设等元素,在磬云大道及磬云山南麓重点打造多功能区域,包含商业街区、传统山房文化特色民宿等。结合实际,谋划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电商物流产业园、奇石工艺品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假山园林产业园、医养产业园、综合农贸市场等。
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坚持常态化整治和集中清理相结合,全面改善街区环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把农村环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主要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工作。积极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村民参与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五是不遗余力抓防治、严监管,进一步坚定高质量发展定力
严格执行生态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深化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织密镇村两级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体系,做到污染环境行为早发现、早治理。
全面落实生态保护措施。继续开展燃煤锅炉排查整治,坚决取缔商业和经营性燃煤锅炉,严肃打击露天木材加工、石料加工和物料堆场等粉尘污染企业,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对于没有粪污处理设施或者备而不用的养殖主体,依法依规督促整改到位,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抓好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进非煤矿山整治修复,打好净土保卫战。
统筹兼顾安全、稳定和发展。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排查并及时消除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校园及周边环境等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全方位打击盗采矿产资源和违法用地行为,严格落实违法用地“每月两排查”制度。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深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行动 ,常态化开展平安巡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六是不遗余力抓民生、解难题,进一步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落实2024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提标、配套资金追加等政策。加强临时救助管理,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规定,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性,深入推进“救急难”工作。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强化养老机构综合监管,促进各类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做好大病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重大疾病保险工作,坚决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持续为我镇退役军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重点就业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就业服务。
全力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水平,构建布局合理、资源优化、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力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加快推进渔沟中学教学楼扩建和中心校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加快推进镇二级综合医院建设进度。持续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力度,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