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渔沟镇 > 政策文件
浏览量:  【字体:   】

渔沟镇2022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灵璧县渔沟镇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04-15 17:07 责任编辑:渔沟镇政务公开

 

渔沟镇2022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实施方案

为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确保夏粮安全。根据《灵璧县2022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对我镇小麦实施以防控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一喷三防”关键技术实行补助。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补助政策落到实处,结合我当前生产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补助原则

按照“谁实施、补助谁”和“向服务组织倾斜”的原则,提高补助的针对性充分发挥补助政策对开展服务的植保、土肥、农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下简称“服务组织”)、自愿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作用。优先用于对脱贫村、低收入家庭户的支持。优先用于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的通知》要求,每10万亩“三大主粮”须建立一个1万亩的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示范区,其中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千亩,每个示范区要统一技术路线、统一防治操作)。优先用于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

二、资金用途

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渔沟镇确权面积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工作。

三、补助对象、内容、方式及标准

(一)补助对象

集中开展统防统治示范片(含家庭农场、合作社、统一组织防控的重点村、种植示范片、属地国有农林场等)。

(二)补助内容

 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产调节剂、叶面肥等混合喷雾,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兼防白粉病、锈病,穗蚜、低温冷害等,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此次主要对“一喷三防”所施用的杀虫剂、杀菌剂和促进增产喷施的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或者服务组织的作业费用给予补助。采购药剂严格参照《2022年灵璧县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执行。对多菌灵抗性严重的地区要停止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严格限制每类药剂的使用次数。在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时要按照产品农药登记的要求,保证有效的成分使用量(戊唑醇每亩有效成分使用量不低于8克),以延缓抗药性发展,减轻毒素污染。植保无人机作业必须纳入安徽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监管的才能参与服务。

(三)补助方式

对统防统治区域进行物资作业费用补助。

(四)补助标准

根据资金总量、物资服务采购情况、病虫发展态势等进行补助,确保确权面积小麦喷防到位。

四、操作程序

(一)物资和服务采购

为使“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考虑到杀虫、防病、营养增产相结合的实际,选择“一喷三防”标准高、广谱性的高效低毒物资。选择服务能力强、信誉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作业。

(二)任务安排

按照下达的资金补助计划,根据确权面积合理利用补助资金。组织19个行政村落实防治面积,将防治任务落实到农户、地块,作业地块应尽量集中连片,实行整村推进。

(三)面积落实

实施“一喷三防”作业任务的农户或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要据实向所在村委申报防治面积并登记造册,村委会将审核的防治清册及时报镇复核汇总备查。

(四)物资发放及服务面积统计

按补助清册组织发放补助物资,签字盖章,完善相关资料。安徽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监管数据作为服务面积结算的必要依据。

(五)核查反馈

 “一喷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各完成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进行验收和抽验,抽验比例不低于10%,对出现大面积防控不力的要追究倒查责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渔沟镇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工站,落实各项统防统治具体措施,确保病虫害防治科学、规范、有效实施。

(二)强化宣传引导。 利用广播、宣传纸、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补助政策宣传,及时解答群众咨询,让农户充分了解小麦“一喷三防”对确保夏粮稳产增产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统一喷防,提高效果。

(三)强化质量监管。采购的物资实行逐批抽检并封样备查,供货企业所供产品必须有自检报告。要加强对安徽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使用进行培训,确保用的好,监管到位。

(四)强化资金管理。对补助资金加强监管,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挤占、侵吞、挪用补助资金,对虚报、瞒报,不实事求是上报补助面积、金额,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一经发现,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强化技术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包村到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制定病虫防治技术方案,通报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六)强化督导检查。渔沟镇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小麦生长后期和病虫害发生关键期,组织人员,对“一喷三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紧盯防控窗口期统防统治覆盖率100%,关键技术到位率100%等关键性指标落实情况,确保辖区内小麦赤霉病病粒率不高于3%,病虫危害总体控制在5%以内。

)强化协调配合。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一喷三防”政策的落实工作,把政策的落实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炸。要充分发挥“一喷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合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制定方案、核定面积、技术指导和中标物资的随机抽检和监管;财政部门保障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和配套资金支持;农业、市监等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确保“一喷三防”用药用肥质量安全。

(八)严明工作纪律。在防治工作中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一拨了之。对大面积出现赤霉病防控不力田块,实行追责。

附件1:渔沟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分组

附件2:渔沟镇2022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3:2022年渔沟镇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1

 

渔沟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分组

 

指导人员     联系行政村

马明灵       堌子村、跃娄村、梁集村、杏山村、申场村

陈昌虎       张寨村、刘塘村、纸房村、渔沟村

晏红英       申寨村、钓台村、卓庄村、马集村、磬云村

         中菜村、卞庄村、郑楼村、侯湖村、白马村

各行政村责任包保人为各村党总支负责人。
附件2

渔沟镇2022年小麦“一喷三防”

工作领导小组

  长:  钊(镇长)

长:王为亮(纪委书记)

王伟庆(副镇长)

  员:赵安振(党政办主任)

 杰(财政所长)

 勇(市场监督管理所长)

 永(自然资源所负责人)

郭绪宇(水利站长)

申思亮(林业站负责人)

马东周(畜牧站长)

陈昌虎(农工站长)

马明灵(农工站工作人员)

晏红英(农工站工作人员)

 辉(农工站工作人员)

徐秋梦(农工站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工站陈昌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3:

2022年渔沟镇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

 

为确保打赢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及早部署,科学防控,确保小麦生产提质控害,确保我 粮丰产丰收,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针对我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推行全程绿色防控和防治质量监管,以责任落实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服务监管到位,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工作机制,坚持科学用药、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降低毒素污染风险,最大限度降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2022年我9万亩小麦实行一遍全覆盖统防统治,重点区域实施二次防控,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确保小麦赤霉病病粒率不超过3%。

二、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

合理运筹肥水,开挖疏浚三沟,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麦收后及时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减少翌年菌源。

(二)强化化学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以“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为重点,以“主动出击、科学用药”为关键,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提质控害增产技术。

1.选好时机。紧抓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要按照防治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视天气变化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2.选好药剂。实施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总体防治技术。赤霉病防治药剂须具有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等特性。推荐选择药剂要综合考虑对赤霉病的病害防效好和控毒效果强,以及对锈病和白粉病有兼治效果的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等药剂(具体可参考《安徽省2021-2022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同时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示范推广纳米农药技术。多菌灵抗药性较高的地区,慎用多菌灵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在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时,要按照产品农药登记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有效成分使用量(戊唑醇每亩有效成分使用量不低于8克),以延缓抗药性发展,减轻毒素污染。

3.选好药械。推广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开展植保无人机手施药培训,提高机手防控操作水平,确保防治效果;落实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和植保无人飞机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亩用药液量为0.8L-1.5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8m-2.2m、飞行速度小于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进行扫边防治;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

4.选好平台。全面应用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对赤霉病无人机防控作业进行第三方监管,提高防治作业质量。全面推进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高标准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三)加强收储管理。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导致麦穗或麦堆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各地要加强小麦收储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干,风选汰除不完全粒、瘪粒,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三、工作要求

(一)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小麦赤霉病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全面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安排部署,强化防控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工作部署到位。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关键环节、重点措施,超前谋划布局,落实防控责任,明确防控目标任务,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细化防控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积极开展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大面积防控水平和防控效果。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和进度进行日调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确保措施落实落细。

(三)物资保障到位。积极争取本级防控专项经费,整合统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优质专用小麦项目、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病虫害防治)等经费,切实加大赤霉病防控工作力度。提前组织规范采购赤霉病防治服务和防治药剂等物资,鼓励统筹购买赤霉病防治服务或补贴作业,适度缩减购买防治药剂比例,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各乡镇要按照属地责任增加投入,确保按期完成本级资金统筹工作。

(四)宣传发动到位。广泛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宣传赤霉病防控工作信息。采用电视预报和滚动字幕、专家讲座、广播通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知识,营造赤霉病防控的良好舆论氛围。全面宣传报道我县赤霉病防治好技术、好经验和好做法,营造良好防控氛围。

(五)服务监管到位。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等精干力量形成工作组包村联户,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网格化开展赤霉病防控督导与服务。突出把好选好药、用好药关,“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防控指导,做到一村有一名技术员,一户有一个明白人,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试验示范并培训推广赤霉病防控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加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备案管理,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调度。做好药剂评价和防效评估工作,加强农药市场保供调度和质量监管,确保农药质量,稳定市场供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