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高楼镇 > 美丽乡村
浏览量:  【字体:   】

高楼镇美好乡村建设汇报总结材料

文章来源:灵璧县信息公开网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5-11-23 00:00 责任编辑:灵璧县高楼镇

自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镇迅速启动,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系统谋划、精心实施,并于2013年5月开始动工。


高楼镇美好乡村朱集中心社区位于高楼镇政府驻地村,201省道和106县道穿境而过。社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计划分两期实施,三年内完成。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一期集中新建住房7万平方米,以安置房为主。二期以村庄整治和改造改建现有住房为主,约6万平方米。社区按照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一、主要做法:


1、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让农民“住的进”。坚持规划先行、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生态宜居、群众受益和依法依规的原则。突出规划的前瞻性,预留发展空间;力求实用性,扬长避短,顺势而为。紧紧围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等多个方面,做出区划合理、功能配套、宜居宜业、突出个性的综合规划,让农民“住的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无论是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新村建设都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群众为主体的原则。特别是征地拆迁,政府只制定方案,其余工作完全由群众代表来具体实施和操作,“拆不拆,建不建,群众说了算”,收到良好的效果。


2、坚持标准,完善配套,让农民“住得好”。“基础配套政府搞,不用群众掏一毛”。由政府投资,同步建设学校、卫生室、公共服务中心等服务配套已经完工。水、电、路、通信等基础配套正在建设中,即将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新型配套,打造宜居环境,让农民“住得好”。同时,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促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500亩,占该村耕地面积70%。进一步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三清四修(清垃圾、清粪堆、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3、培育产业,增加收入,让农民“住得起”。没有产业支撑的美好乡村建设是无源之水。只有把土地规范流转起来,才能引导农民进入新型社区。因此要统筹推进“两区”(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同步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朱集村以恒杰草莓合作社和农科协组织为纽带,按照“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创新机制、规模经营”的思路,共流转土地32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50%,发展高效大棚草莓2000余亩,葡萄500亩。乡政府给予每个大棚1000元补助。2012年村人均增收450元,有效的破解了农民增收难题,有力地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生产向园区集中”,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近市民化”的愿望。


二、存在问题:


1、群众缺乏主体意识,科学规划落实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目前,我镇部分群众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所有工作均由政府包揽,政府既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者、参与者,群众主体作用很难发挥。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各地均制定较为科学的建设规划,但长期以来的农村建房处于无绪状态,建房不规范、不统一,一家一户宅基地零散不一,按照统一规划,势必损坏部分群众利益,造成科学规划执行难。


2、投入机制不健全,长效管理不到位。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均对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投入大量项目资金,但由于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各自为阵,造成项目资金不能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造成资金缺口大,乡镇财政压力大。美好乡村建设中虽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


3、产业发展滞后,缺乏持续有力支撑。由于我乡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主导产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希望上级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同时,对好的典型、成功事例进行宣传报道,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农民群众体会到自身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和参与者,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


2、整合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美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谋划好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农业项目等向示范点倾斜,整体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


3、整合资源,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整合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资源,综合利用执法资源,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对规划区建设、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经营秩序等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体系。制定实施清洁活动方案及定期督查通报举措,实现制度化管人、管事,使清洁活动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4、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产业发展。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大胆实践,抓好土地土地流转,带动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档次,推进产业发展,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适应美好乡村建设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协调服务功能,开展星级创评活动,促进乡村党组织和党员晋位升级,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