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大路镇 > 农业农村政策
浏览量:  【字体:   】

关于印发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灵璧县大路乡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0-08-31 09:31 责任编辑:大路镇

一、短期水淹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措施

强降雨造成农田积水,但涝渍时间较短,在地作物恢复生长的可能性较大,应采取积极措施,排涝降渍,查苗补苗,加强田管,促进苗情转化。

(一)、旱地作物灾后生长恢复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排涝,清沟降渍。玉米、大豆、芝麻等旱地作物不耐涝渍,灾后造成部分地块积水严重,影响旱地作物生长发育。要尽快启用排水设备,尽早排净田间积水。同时及时疏通断头沟,开挖排水渠,进行田间清沟排水,使玉米、大豆等作物恢复正常

生长。

二是早追提苗肥,促进缓苗。淹水地块玉米、大豆等作物根系活力下降,部分养分因淋洗及冲刷造成损失,容易引起脱肥早衰。积水排净后,应及时补施氮素化肥。玉米可每亩撒施 5-10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一般用 2%-3%的尿素与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或用0.01%芸苔素内酯 10-20ml,兑水 50公斤进行全田喷雾。

三是培土壅根防倒。玉米、芝麻等作物在积水长期浸泡易造成倾斜甚至倒伏。要扶理植株,及时清除叶片淤泥,如果发生倒伏,要及时扶苗培土壅根,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四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由于田间积水,土壤水分饱和,易发生各种病虫害。例如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玉米螟等。及时防病治虫。要加强病虫测报,适时早防,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二)、水稻灾后生长恢复技术措施。

1)科学判断水稻是否需要补改种

水稻具有较强耐涝性,一般浸泡一天一夜,对稻苗生育影响较小;浸泡 3-4 天,只要有叶片在水面上,如果及时排水晾田,2 天后追施叶面肥,仍然可以保苗。判断水稻是否要补改种,要做到“三看”。 一看植株。排水后稻株仍为绿色,没有腐烂,而且有一定硬度,排水后 2-3 天,剥查主茎,生长点呈晶亮状,不萎缩,不浑浊,每穴有 2-3 个茎蘖存活的可以保苗;若水稻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外部叶片腐烂,则需要改种。

二看叶片。如叶片有绿色,叶鞘内部仍为绿色,或出水后 3天能见到心叶抽出的可以保苗;若叶片失绿且腐烂,心叶已死则需要改种。

三看根系。拔起稻株,观察根系生长情况,如果有白根或根系呈淡黄色,或者排涝后 2-3 天能见到新根露尖的可以保苗;若根系全部为黄根和黑根,且开始发臭的,则需要改种。

2)水稻灾后生长恢复技术措施

一是清沟排水,除涝保苗。立即开机或人工排涝,抓紧清沟除渍,旱地力争在 24小时去除田间积水,水田争取在 72小时内现苗,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一步理清田间沟系,做好“三沟”配套,预防二次涝渍。

二是查苗补苗,以稠补稀。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移稠补稀或补种补栽等措施及时补苗,确保全苗。

三是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秧苗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

四是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二、绝收地区灾后农作物补改种技术措施

对于强降水后短期难以排出的绝收田块,应根据积水排除时间早迟和农时季节的要求,及早考虑改种其它作物。基本原则是通过育苗争取农时,改种高产高效作物。根据退水早迟,及早安排育苗,无地育苗的可借地育苗或统一进行工厂化集中育苗,待水退后,组织适时移栽。同时,积极采取应变技术措施,通过调整播种技术,如催芽直播、地膜覆盖(旱地)等手段,弥补季节上的限制。

(一)播种时期与改种作物。

8 月上旬前(立秋)可以改种作物:

重点改种绿豆、饲用玉米、鲜食玉米和蔬菜。适宜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棵白菜、秋萝卜等。

8 月 20 日前(处暑)可以改种作物:

重点改种荞麦、速生蔬菜和反季节棚室蔬菜等。如食用菌、小白菜、青花菜、芫荽、菠菜、洋葱、黄瓜等蔬菜品种。

(二)重点改种作物生产技术。

一是改种青贮玉米。

根据养殖及市场需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成熟期适宜、生物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青贮品质优、持绿性好、耐密抗倒、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优质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增加,一般亩增 500 株左右,亩保苗 5000 株左右。秋播补种最迟可到 7 月下旬。

二是改种鲜食玉米。

选用早熟适宜本地品种,生育期为 75天左右,播种可延续到 7 月 30 日,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鲜食玉米种植密度为 3500-4000 株/亩。

三是改种毛豆。

毛豆采收期比常用大豆提早 15-30天,可以作为涝渍灾后补种作物。可选用生育期短宜本地的早熟毛豆品种,生育期为 65-70 天左右,秋播补种最迟可到 7 月下旬,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改种毛豆适当增加密度,一般亩保苗 2.8-3 万株。

四是改种杂豆。

我县可以种植的杂豆种类较多,有绿豆、红小豆、饭豆和豇豆等。可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高产品种,播种不迟于立秋(8 月 4 日),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改种杂豆适当增加密度,一般亩保苗 1.5 万株左右。

五是改种秋马铃薯。

马铃薯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是我县改种的优选作物之一。利用秋季温光资源种植秋马铃薯,选用中早熟品种,60 天即可采收,马铃薯一般8月中旬就要下地种植,最迟种植时期不迟于9月上旬。一般行距 60 厘米,株距 20-25厘米。

六是改种荞麦。

选用早熟适宜本地品种,生育期为 60-70天。播种可延续到 8 月 15 日,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甜荞以条播为好,行距 40 厘米,亩播种量 2-3 公斤。

七是改种芝麻。

选用早熟耐晚播芝麻品种,生育期为 70 天左右,播种可延续到 7 月 30 日。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芝麻一般以撒播为主,亩基本苗 1.5 万株左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