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方面
在灵璧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议案、建议。为扎实做好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和县畜牧中心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研判,明确承办股室、单位,制定办理工作方案,在办理过程中积极落实“三见面”制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办理任务。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肉牛产业信息化平台,助力肉牛产业发展。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信息技术人才。经分析研判,我县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该议案目前难以落实。企业主体可通过全国肉牛信息平台、中国养殖信息网等查询肉牛生产相关信息。
(二)打造向阳镇肉牛交易市场。
该项目暂未启动。主要原因:一是2023年以来,肉牛市场行情持续下行,对养殖从业群体构成较大压力与负面影响。二是缺乏资金支持。议案建议建立全县养殖产业交易信息平台,配备电脑设备、大屏幕显示器、一体机等,完善水、电、路、简易厩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供产地检疫负责部门、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室和住宿楼,所需资金数额较大,而地方财政经费紧张,项目启动较困难。同时,目前省市也没有支持肉牛交易市场建设的财政资金项目。三是交易市场选址土地性质不符。议案建议选址在灵璧县联汇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经国土部门查询,该场地性质为设施农用地,不符合建设集中交易市场用地性质。综合以上因素考虑,现阶段不具备建设向阳镇肉牛交易市场的条件。
(三)促进肉牛产业发展。
2023年11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皖政办〔2023〕11号)。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成立了灵璧县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围绕肉牛“养、种、加、销”等全环节、全链条研究谋划产业发展思路。2024年3月4日,县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灵璧县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主要目标:2024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8.5万头;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25%左右;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到2027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4万头;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30%左右;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实施“1+8+N”肉牛产业布局。以黄湾、娄庄、禅堂、冯庙、尹集、游集、下楼、朝阳、高楼等镇为重点,打造肉牛特色小镇和肉牛产业重点镇。2024年,推动11个标准化规模牛场建设,其中建设万头以上标准化规模牛场2家。到2027年,全县建成规模化养牛场50家。依托荷金来尹集养殖基地、黄湾镇安徽禾牛养殖公司,着力打造2家大型智慧牧场,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肉牛养殖全过程生产信息化管理及肉产品质量追溯等功能。
二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专业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建设母牛饲养场,增加良种母牛存栏量,保障基础母牛生产能力,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利用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资金支持自县境外引进母牛1587头。筹划建设4个区域性品种改良站,以西门塔尔牛品种改良为主导,适度推广“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品种,逐步建立完善肉牛冻精改良体系。
三是提升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引进北京国海创联公司等企业,加强与本县肉牛产业重点镇、重点企业合作,推进高品质肉牛繁育和肉牛屠宰加工,促进荷金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屠宰加工产能,切实发挥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灵璧浩达食品公司新建年屠宰能力达30000头的肉牛屠宰场建设。实施省财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资金项目,支持县内屠宰企业扩大肉牛屠宰量,完成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育肥牛的肉牛屠宰企业,按新增每头200元给予奖励。
四是构建种养循环体系。加强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全县建成8个区域性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中心,年处理粪污能力48万吨,可生产有机肥16万吨。2024年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5万吨。因地制宜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N”路径模式。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循环”的原则,带动发展有机种植,助推高端蔬果产出,鼓励蔬菜水果种植企业优先使用有机肥,实现肉牛、食用菌、品牌粮油等优势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五是强化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统筹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肉牛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其中:利用2023年中央财政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资金900万元,支持种草养畜、新(扩)建标准化牛场、省外母牛引种及引进架子牛育肥等;利用2024年省财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资金925万元,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母牛引进、肉牛屠宰等;利用2024年粮改饲项目资金127万元,补助全株青贮玉米秸秆8000亩。同时,在肉牛养殖设施用地、环评服务等方面均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县摸排用于肉牛养殖用地4000亩,取消了肉牛养殖设施用地复垦保证金。在金融服务方面,开发了支持肉牛产业的“活牛贷”、肉牛特色保险等产品,全县投放支持肉牛产业贷款1.4亿元,肉牛特色保险投保20726头。
六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畜牧中心先后邀请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黄正勇会长、安徽省肉牛产业首席专家华金玲教授、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潘孝成副研究员等专家来灵开展肉牛养殖技术讲座,实现了肉牛规模养殖场培训全覆盖;指导灵璧久犇牧业、灵璧开源养牛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肉牛标准化场示范创建,推动规模养牛场发展标准化生产和生态健康养殖;全面开展牛布病监测,做好牛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
我县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已取得良好开端。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6家、养牛家庭农场54家,养牛场(户)1642家。其中年饲养量200头以上89家,年饲养量1000头以上17家。在建千头以上规模牛场11家,其中万头牛场2家。创建市级以上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家。“灵璧黄牛肉”被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七是加快推进“活体贷”落地见效。为有效解决肉牛养殖主体的融资难问题,县财政局(金融监管局)、县畜牧中心组织召开了4次“金融服务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对接会”,并组织部分肉牛养殖企业参加市里举办的金融对接会,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推动金融部门靠前服务,推进“活体贷”落地见效。县财政局、县畜牧中心编印并发放《灵璧县金融支持肉牛产业政策》一本通1000份。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支持肉牛产业贷款1.4亿元,为我县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据了解,黄湾镇农商银行为李鹏牛场落实养牛贷款500万元。
下一步,县畜牧中心将继续积极履行部门职能,认真做好肉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着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提升肉牛产业化水平,不断推进我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推进食用菌市场建设方面
食用菌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而广受老百姓喜爱。其中,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食药用菌,近几年在我县发展速度较快。但又因羊肚菌对不良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较差,高产稳产难度较大,因而价格较一般食用菌偏高。
特别是进入乡村振兴以来,我县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资金投入,强化品牌培育,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优先扶持发展,实现食用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种植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县羊肚菌的种植规模快速扩大,但目前也仅为1500余亩,鲜菌产量约300吨,销售产值2400万元。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朱集、渔沟、大路、下楼等镇,其他各镇多有零星分布。其中,朱集镇种植面积不足500亩,销售产值不到800万元。张开发等代表建议:建立羊肚菌交易大市场,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羊肚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进一步调研和论证,认为目前的产业规模偏小,建设交易市场条件尚不成熟,特别是在朱集镇建设交易市场,更无条件。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持续强化投入,落实食用菌产业奖补政策,加快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和安农大、省农科院对接,加快培育新品种,培训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灵璧羊肚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品牌宣传力度,提升“灵璧羊肚菌”名牌效应,引领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适时支持建设集交易、仓储、烘干、冷链、分拣、包装、会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羊肚菌交易市场,从而让灵璧成为皖北羊肚菌集散地。
非常欢迎您持续关注、支持我县肉牛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断为我县乡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灵璧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57-6665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