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汇报
我局高度重视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现将相关议案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灵璧县实有耕地面积225.43万亩,2011-2018年,由国土、农发、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54个,投资9.4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35.12万亩,自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高标准农田62.6万亩,其中新建56.6万亩,改造提升6万亩,完成投资12.93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85%。灵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效明显,2022-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2024年上级下达我县高标准建设任务11.7万亩(新建4.7万亩,改造提升7万亩),其中国债项目3万亩,中央预算内项目2万亩,财政补助项目6.7万亩,总投资33461.25万元,项目涉及杨疃镇、韦集镇等11个镇21个行政村及1个家庭农场。目前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由于受午收及汛期影响,国债项目于7月中下旬全面进场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30%,预计11月底能够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中央预算内及财政补助项目也计划9月中旬进场施工,争取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二、严格落实建后管护
首先,我县先后制定《灵璧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灵璧县高标准农田管护细则》等管护制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在竣工验收后,及时将项目建成后的固定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政府,明确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完善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移交手续,足额落实配套管护经费,确保项目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其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将建后管护作纳入专项整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加大高标准农田损毁设施排查力度,对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维修处理,确保工程设施持久发挥效益。目前,已排查发现高标准农田设施损毁问题26个,目前已全部解决完成。
三、议案、建议办理情况
该议案共有10条建议,已全部形成答复材料,其中两项办复类型为A类,8项为B类。具体情况如下:
1、耿淑凤代表提出的“关于高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农田项目提升的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2024年高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计划在高楼镇实施高标准农田0.86万亩,项目涉及高楼镇钱梁村、毛庄村,该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及施工招投标工作,目前已全面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希望高楼镇能够切实做好项目协调及监督工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提前谋划项目建设。县农业农村局每年会根据上级申报指南要求,及时将申报工作的通知通过政府网站传至各镇,请高楼镇提前谋划项目建设,做好谋划项目区内“非粮化”的整改工作,及时关注每年的申报通知,及时报送项目建议书,我局将根据高楼镇的实际情况和申报需求,制定详细规划,报上级批准后逐步予以实施。
2、陈义连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黄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2024年黄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计划在黄湾镇实施高标准农田约1.37万亩,项目涉及红星村、晏路村,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调整工作,待所有前期工作完成后,县农业农村局将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希望黄湾镇能够切实做好项目协调及监督工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提前谋划项目建设。县农业农村局每年会根据上级申报指南要求,及时将申报工作的通知通过政府网站传至各镇,请黄湾镇提前谋划项目建设,及时关注每年的申报通知,及时报送项目建议书,我局将根据黄湾镇的实际情况和申报需求,分析项目区制约因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报上级批准后逐步予以实施。
三是提高配套设施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项目建设选址优先选择粮食主产区,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建设区灌溉与排水工程内容,加强田间灌排工程与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衔接配套、重点建设斗(含)渠以下灌排系统及相应配套设施,实现有效灌排措施全覆盖。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实用节水灌溉技术。
四是建立健全管护机制。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县农业农村局将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移交给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同时签订工程管护协议。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镇负总责、村为主体”的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功能,构建家庭农场、专业管护人员、专业合作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有效落实管护责任。项目区内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管理者,项目能否持久发挥效益与每个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成立村级管护组织,安排受益农户或公益岗人员做好平时管护工作,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县农业农村局同时加强对管护主体工程管护的指导与监督。
3、王愿愿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的建议”。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持和关心,县农业农村局根据职责和你们的建议将从以下方面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县农业农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和申报需求,制定详细规划,报上级批准后逐步予以实施。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改造资金充足。
三是科学规划布局。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民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农田水利设施改造项目,确保改造效果最大化。
四是强化技术创新。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等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科技含量和节水效率。
五是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六是注重群众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让农民成为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
4、王发好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目前,大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已基本全覆盖,为有效防范因工程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问题发生,加快补齐农田基础建设短板,夯实农业生产基础,2023年对大庙镇沟涯村、齐张村、殷庄村等村约0.97万亩农田进行了改造提升,2024年计划对胡场、马庄、大杨等3个村约1.07万亩农田进行改造提升,目前规划设计已经完成,预计秋季进场建设。
针对大庙镇仍需改造的农田,县农业农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根据大庙镇的实际情况和申报需求,制定详细规划,报上级批准后逐步予以实施。
5、孙宜坤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黄湾镇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议”。
目前,黄湾镇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已基本全覆盖,特别是2019年以来对庙李、王桥、双桥、三桥、张龙、宋河等村全覆盖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解决农田的灌溉及排涝问题。针对个别区域仍需修建灌溉站、节制闸的问题,建议镇村积极申报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用于实施小型水利工程。
6、张杰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浍沟镇零碎一般农田整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
首先,关于农田整合,我县已印发“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鼓励各镇在尊重群众意愿,具备条件的村组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其次,关于产业发展用地问题,建议联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土地报批程序实施。
感谢您的关注与建议。
7、程富代表提出的“关于规划浍沟镇濉河以北8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农建发[2022]5号)文件精神,对2011-2018年实施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改造提升,县农业农村局每年会根据上级申报指南要求,及时将申报工作的通知通过政府网站传至各镇,请关注每年的申报通知,及时报送项目建议书,将建设需求纳入项目库管理。
8、刘洪萍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向上级争取了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机耕路、输配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工作,努力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关于将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的建议,我们将积极探索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模式,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在制定农田建设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时,注重两者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农田建设与乡村建设在目标、内容、时序等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二是强化项目整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发展等工作。
三是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注重科技在农田建设和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农田建设的技术含量和效益水平,同时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9、冉庆祥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的建议》。
(1)高度重视,科学规划
我们深刻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的重要性,这是确保农田设施持续发挥作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科学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项目竣工验收后,县农业农村局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及时将项目工程移交至各项目所在镇人民政府,并与之签订工程管护协议,完善工程管护移交手续,明确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项目所在镇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具体负责落实本区域内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主体。为有效推动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工作,我县印发了《关于做好农田建设工程运行管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制定了《灵璧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管护责任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3)创新模式,引入社会力量
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水平,我们将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管护工作。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管护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工作的宣传引导。我们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5)持续投入,保障资金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资本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基金,从项目结余资金、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提取,用于支持管护工作。
10、华刚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的覆盖面,方便现代化农机进入,有利于群众进行田间操作的建议》。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您所关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更是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基础。我们完全赞同并积极响应您的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2)已开展工作及成效
十二五来,我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1.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05%,有效提升了农田灌溉保证率、道路通达率和耕地质量等级。通过项目实施,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大型现代化农机具得以顺利进田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大幅提升,农民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3)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格局,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充足。
二是优化建设布局。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民需求,科学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优先在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覆盖面。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特别是智能农机、精准农业技术等,提高农田建设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四是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田灌排顺畅、道路通达、土壤肥沃,为现代化农机进入和群众田间操作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加强后期管护。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谋划2025年工作任务。目前《灵璧县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申报指南》已印发至各镇,并在政府网站公示,下一步我局将指导各镇做好2025年项目申报工作,并完成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二是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我县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85%,大部分项目工程由于年久失修已损毁,继续对原项目区提质改造,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根据各镇实际情况和申报需求,制定详细规划,报上级批准后逐步予以实施。
三是持续健全完善项目管护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加大管护资金支持保障力度,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同时,积极探索引入保险机制、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化机构等市场化管护方式,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灵璧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57-602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