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发生
二.大蒜锈病发病条件及依据
大蒜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5月份;大蒜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肥料不足、生长不良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病菌喜较低温度、潮湿的环境,夏孢子萌发温限6~27℃,适宜侵入温度10~23℃。在湿度大或有水滴时,9~19℃可侵入,干燥条件下,夏孢子可抵抗--16℃以下低温;有报道田间干葱叶上的夏孢子,越冬后仍有25%存活。2021年冬季的气温偏高,属于明显的暖冬,这种天气非常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冬,三月份田间存活的病原菌数量大,气温合适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病。目前我县大蒜锈病已点片发生,是防治最佳时期,否则,造成严重损失,望加强宣传组织防治。
三.大蒜锈病症状及危害
大蒜锈病主要危害叶和假茎。发病初期为梭形的褪绿斑,后在表皮下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末,病斑四周具淡黄色晕环,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生表皮不破裂的黑色物,病株蒜头多开裂散瓣。
四.防治方法
1、和非葱、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2、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避免偏施氮肥。
3、大蒜收获后,田间清理干净,特别是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残留的一些叶片也要清理出。
4、小面积零星分散发生的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田间病株率达到10%使用药剂全面防治,可选用三唑酮,或敌锈钠、敌力脱、代森锰加三唑酮,隔10~15天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