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国家税务总局灵璧县税务局 > 应急管理
浏览量:  【字体:   】

【社会安全事件类】网络游戏套路深,家长孩子莫“踩坑”!

文章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灵璧县税务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3-11 14:52 责任编辑:灵璧县税务局政务公开

当孩子拿到你的手机时

突然有人上线“滴滴”高价收号、免费皮肤低价解除“防沉迷”这样的广告对孩子来说极具诱惑性此刻你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寒假是未成年人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期

为此,小编整理了

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

请家长和孩子们千万警惕!


骗局一

买卖游戏账号

案例一

20237月,小孙(17岁)在二手平台上发布了出售游戏账号的信息,不久便收到好友申请称已购买游戏账号并提供了付款截图,让小孙扫其提供的二维码与客服对接,客服称需要缴纳保证金,小孙信以为真,被骗4000元。


揭秘

一、骗子冒充买家联系受害人称要高价购买受害人的游戏账号或游戏装备;

二、骗子向受害者提供虚假付款截图,让受害人信以为真并对接假客服;

三、再以保证金、解冻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案例二

20237月,小赵(16岁)在家中玩游戏,突然看到游戏的聊天频道上有人称要转卖游戏账号,于是添加对方QQ,通过支付宝向其提供的二维码转账了400元,对方又以押金、担保金等理由要求小赵多次转账,声称等交易流程结束后会全部退还。

一系列操作结束后,对方提供了一张转账1588元的截图,称延迟24小时到账。24小时后小赵依旧没有收到转账,刚购买的账号也被对方修改了密码,这时才意识到被骗,被骗金额达1988元。


揭秘

一、骗子在各大平台发布低价出售游戏账号、游戏信息等广告;

二、诱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进行交易,然后以押金、担保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各种费用,并承诺后续退还;

三、等到受害人转账后,给受害人提供假的转账截图后消失。

骗局二

解除防沉迷

案例

20237月,小薛(13岁)在游戏群看到有人称自己是客服可以解绑游戏身份信息。小薛因自己是未成年人,每天游戏时间受到限制,便萌生出把身份信息绑定成父亲信息的念头。于是小薛添加客服QQ号,对方发给他一个链接让其填写申请。等小薛填写完信息后,客服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威胁小薛用父母的手机验证,不然泄露其父母信息。小薛因为害怕,便根据骗子的指示多次在群里发红包,合计被骗3000余元。


88元破解防沉迷系统的人脸识别
网络游戏防沉迷解除实名注册修改和防沉迷系统解除

揭秘

一、骗子冒充游戏平台客服称可以解绑游戏身份信息,或者解除防沉迷

二、骗子提供虚假的链接让受害人填写详细信息;

三、引导受害人用其父母的手机开展短信验证,获取父母手机的支付信息或者以泄露父母信息为由要挟受害人多次转账。

骗局三

免费送皮肤

案例

20239月,小陈(12岁)添加了一个自称是迷你世界工作人员的QQ。工作人员称可以在游戏中免费送皮肤,前提是扫二维码解除限制,小陈没有多想,用支付宝多次扫码,按照对方的要求输入金额,多次转账后才意识到被骗,被骗金额1000余元。

                

揭秘

一、骗子在游戏内或者APP中发布赠送皮肤的信息;

二、受害人上当后,诱导受害人转移至其他社交平台添加好友;

三、添加好友后又以免费皮肤需要激活为由,让受害人进行转账。


对于未成年人

一、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在学习之余,多进行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休闲活动;

二、所有声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都是诈骗,切莫上当受骗;

三、不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四、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或道具免费赠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于家长

一、应加强孩子网络安全及金钱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明白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进行钱款交易,避免孩子落入骗子圈套;

二、不要随意将手机拿给孩子玩耍,不要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更不要随意开通网络免密支付快捷方式;

三、若孩子确实有账户充值等需求,必须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长代为操作,切勿让孩子自行操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