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疫情防控
浏览量:  【字体:   】

灵璧县卫健委11月份健康风险提醒

文章来源:灵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11-08 12:20 责任编辑:卫健委政务公开

十一月进入深秋时节,天气日渐寒冷,加之立冬将至,昼夜温差大,温馨提示广大居民:大家在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做好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感染性腹泻、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民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防护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流感高发期间,减少或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如果必须去,佩戴好口罩。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加强这些重点场所的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处置上报。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在13周,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及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防护措施:

1.个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注意手卫生,外出归来、接触鼻涕唾液后可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注意通风。家庭和学校、幼托机构等场所防护应做好日常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

3.应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天气日渐寒冷,病毒性腹泻进入流行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防护措施:

1.关注饮食卫生。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不喝生水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注意开窗通风,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规范戴口罩。

3.注意规范化处理。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在处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和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以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

四、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

预防措施:

1.防鼠灭鼠。防鼠、灭鼠是主要预防措施。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及时清洗餐具和炊具、宠物食品等,经常检查并密封家庭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在老鼠可能出没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

2.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多发地区16~60岁人群、到流行地区进行野外探险、劳作等活动的重点人群,建议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3.加强个人防护。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4.三早一近预防重症。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近就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三早一近),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