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浏览量:  【字体:   】

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文章来源: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12-17 08:49 责任编辑:文旅局政务公开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强阵地,灵璧新“三馆”基本建成,完成灵璧县公共文化空间有声图书馆建设,高标准建成8个公共文化空间,灵璧垓下楚汉历史博物馆入选安徽省首批类博物馆名录。送文化,完成“送戏进万村”活动演出301场次,获评全省2023年度“送戏进万村”最佳组织单位;组织开展“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指导举办“大地歌会”赛事。办活动,组织实施迎新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端午节系列活动、第二届“迷你马拉松”等。指导各镇综合文化站举办乡村春晚、广场舞比赛、农民运动会等,游集镇游东村成功举办2024年安徽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演出活动,灵璧县“纳凉文化”活动入选全省2023年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优服务,县文化馆长期举办公益培训班,获2023年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绩效评价第一名、安徽省少儿艺术普及优秀单位,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获2024年宿州市广场舞联赛优秀组织奖;县图书馆落实“书香灵璧”建设,完成国家三级图书馆授牌。举办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培训,组织泗州戏《钟馗传》《湖畔烽火》《并大田趣事》等申报。

二是旅游事业提能升级深入实施。加快旅游强县建设,指导钟馗文化园4A 级旅游景区创建,已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健全研学旅游,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与自然资源,培育市级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3个。梳理全县乡村旅游资源,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创建省级精品主题村2个、省级后备箱工程基地2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3个,培育朝阳花果岛等精品民宿4个,打造“双微”点位110个。加强宣传推介,配合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灵璧专题宣传片《小城大美》,参加安徽省“游购乡村 好物迎春”年货市集、“宿杭合作 牵手未来”合作交流会、“春游江淮”“皖美夏日”“皖北好风景 自驾游宿州”“皖美冬日”等系列活动,展示县域文旅亮点,实施景区门票优惠等惠民政策,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旅志愿者服务。

三是文旅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做好文旅产业“双招双引”工作,编制《灵璧县文旅产业招商手册》,多渠道开展文旅宣传招商推介。开展“十五五”规划重大课题前期研究,撰写《“十五五”时期灵璧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本思路研究》。推进重点文旅项目进展,虞姬文化园改扩建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准备申请2025年地方专项债资金,朝阳九顶山(孟山)溶洞完成勘探报告,开展文旅项目招商。丰富文旅融合形式,举办第二届“迷你马拉松”暨职工运动会,打造“体文旅”融合品牌。创新多业态多类型产品和场景供给,“莱迪非遗尚街”获评安徽省2024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名单,打造“商文旅”融合品牌。游集镇游东村“秋季村晚”参加2024年安徽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演出,与游集月饼(美食)展销会形成联动效应,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深化落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对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编制成册,完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2024年,我县1人获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公示,5人获评第七批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获评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灵璧县第三批县级非遗传承人评选,37人入选。推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组织灵璧磬石琴参展202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现场互动引来游客关注;组织我县非遗项目参加2024年安徽省首届“民间吹打乐”集中交流展演活动等市级以上非遗主题活动8场、县级非遗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以及多项“非遗集市”和“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入选省级非遗工坊推荐名单1处。落实文物保护职责,对全县文保单位巡查常态化全覆盖。做好灵璧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已完成文物点位普查198处。加快文物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虞姬墓维修项目、龙山渠维修项目实施验收,完成“杨疃泰山寺庙”环境整治方案评审。

五是文旅市场监管规范有序。灵璧县广播电视局正式挂牌,相关市场管理职能及时划转。常态化对全县文化市场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镇文化市场进行暗访检查,对我县“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严格行政审批,强化对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做好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工作以及“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工作。开展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专项整治。召开全县应急广播管理工作会议,强化对全县各级广播播出机构的管理。举办镇综合执法队伍赋权业务培训会,顺畅执法业务衔接。加强队伍建设,执法大队荣获2024年第七届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在全市文旅文物消防队伍技能“大比武”竞赛活动中获得文旅组第二名、文物组第一名以及优秀组织奖。

二、2025年工作谋划

一是持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文化惠民,县、镇公共文化场馆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开放,推动新“三馆”正式开放运营,完成“送戏进万村”活动演出 318 场次,迎接第六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推进全域公共文化空间提升。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持续扩大送福送春联、“过年七天乐”传统文化展演、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戏曲曲艺大赛、“纳凉广场”等影响力;指导基层群众自办“四季村晚”、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推动“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争取2025年国家或省级“村晚”示范展示演出。打造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加强文艺创作,组织文艺交流、研讨、培训以及作品孵化,指导国家级项目申报。

二是深入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化景区景观质量提升,重点推进钟馗文化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争取2025年“挂牌”;推动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3A级旅游景区创建。加强文旅推介宣传,持续打响“灵璧奇石文化、钟馗文化、楚汉文化以及大运河文化”等特色文旅品牌,打造一批体现灵璧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争创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等,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旅消费,组织好、实施好2025年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实施景区门票优惠等惠民政策。培育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三是强化文旅产业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落实“双招双引”工作任务,摸排、征集、梳理、上报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项目。推进文旅项目实施,重点推进虞姬文化园改扩建项目、灵璧县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灵璧大运河文化带城区(机械厂片区)改造项目等;跟进专项债、预算内资金等,推动项目落地。协同有关部门,推动朝阳九顶山(孟山)溶洞勘探开发,加强招商和宣传推介。开展文旅消费品牌创建,丰富文旅产品和场景供给。落实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等任务。对“灵石观赏艺术”“钟馗画”“灵璧磬石雕”等进行挖掘、整合、包装、优化、提升,形成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化。

四是扎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县文物资源状况;把普查成果编印成册,推动活化利用。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百年党史馆、灵北抗日中学等红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向国家文物局争取国保单位大运河—花石纲遗址安防项目专项资金,以项目带动文物保护水平整体提升。坚持项目建设文物审批管理的前置,做好基本建设中的考古调查、勘探等文物保护工作。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持续开展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推动“红色文化”“奇石文化”“钟馗文化”“楚汉文化”“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荐我县非遗项目参加国家、省、市相关宣传、推介及展示展演活动,扩大影响力;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商业街、非遗集市等展示展演活动。

五是继续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和满意度。强化对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旅游市场等监管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对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特别是农村营业性演出活动,大力整治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管理,持续开展全县广播系统使用管理检查和违规使用无线调频广播专项检查,整肃调频广播秩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