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截至目前,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301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612场次、戏曲进乡村72场次;建成301个数字农家书屋,为全县301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约1.8万册;完成4个“15分钟阅读圈”点位的建设任务。落实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个镇(开发区)综合文化站正常免费向社会开放,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县文化馆2023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3场、各类成人及少儿艺术培训 19期、送文化进基层20余次,荣获全省群文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先进单位称号。县图书馆持续推动“书香灵璧”建设,开展下基层活动68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25次,举办首届“我喜爱的一本书”全民阅读演讲大赛;获评国家三级公共图书馆,获得2023年度宿州市阅读推广先进集体和书香宿州阅读季优秀组织奖。游集镇文化站负责人尤传化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县博物馆落实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职责,接待团体参观学习368场,服务人次约1.69万人,荣获“2022年宿州市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基地”称号;利用“5.18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政府开放日”等广泛宣传,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特殊群体服务展现新作为。积极开展针对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到灵璧县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提供志愿服务,县图书馆联合县残联开展残疾人文化周盲人阅读推广服务活动,并向灵璧县看守所图书室、乡村图书室、文化站、社区、学校等赠送图书1900余册,县博物馆组织文化志愿者到虞姬文化园开展“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县电影公司开展“新春电影进基层、进社区展映活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主题电影展映活动”“电影进军营活动”“电影进敬老院活动”等主题电影放映活动以及电影进广场展映和禁毒日宣传活动等100余场。
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2023年,县文旅局陆续举办送福送春联、“过年七天乐”传统文化展演、灯谜大会暨元宵晚会、首届市民“迷你马拉松”暨职工运动会、庆六一“未来之星”少儿美术大赛、第五届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月圆人更圆”中秋国庆音乐会等,群众反响热烈。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举办阅读推广、公益艺术培训班、书画展等活动。20个镇(开发区)综合文化站举办了春节免费送福送春联、民俗展演、元宵节猜灯谜、四季村晚、广场舞比赛、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等,丰富了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创作激发活力。组织召开灵璧县文艺创作座谈会,深入镇村挖掘民间艺术创作人才,对县域原创优秀作品信息进行摸底。一年来全县创作的诗词和文学作品300余首,发表的诗歌和文学作品80余篇,创作快板、大鼓、琴书、三句半等曲艺类作品200余篇,创作戏曲剧本4部以及微电影剧本1部,发表和参展的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475件。组织文艺骨干义务进校园开展文艺创作讲座3次,并为全县中小学生70余篇作品进行著作权保护。
(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统筹指导全县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持续培育精品民宿,培训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推动实施20个乡村旅游“双微”点位,本年度冯庙镇绿飨园生态农业观光园获评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绿信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园入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名单。
宣传营销齐头并进。积极配合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灵璧专题宣传片《小城大美》,对全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非遗传承人、民宿酒店等进行全方位展示。赴杭州、淄博、天津、苏州、合肥等地参加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向外宣传灵璧旅游。重点参与省厅“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主题活动,举办专题摄影采风活动,拍摄全县旅游资源,扩大传播范围。制作全域文化旅游手绘地图,增强游客体验感。组织全县旅游景区实施门票优惠等惠民政策,增加旅游收入。
行业指导规范有力。组织开展全县A级旅游景区复核,推进景区质量提升,打造灵璧旅游形象IP。指导举办大庙桃花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下楼梨花节暨招大引强活动等,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突破。重点推进浍沟鸬鹚捕鱼文化节,打造节事旅游品牌,吸引央媒、省媒连续报道,对外宣传营销获得新进展,鸬鹚捕鱼民俗文化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并获2023第十四届中国节事文化与旅游大会提名奖。
(三)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2023年以来先后举办大庙桃花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下楼梨花节暨招大引强活动、浍沟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首届市民“迷你马拉松”暨职工运动会、“5·28古会”、首届青年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丰富“夜经济”,在钟馗文化园举办“夜游钟馗园 梦幻灯光秀”水幕光影节,成功创建温州商城等5处市级文旅夜消费品牌,对外宣传营销获得新进展,成为灵璧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完成53处旅游资源点位普查并编制成册。深入谋划虞姬文化园改扩建项目等10个重点文旅项目,编制项目文件,开展招引工作,其中虞姬文化园改扩建项目已进行地方专项债券申报,与金鹏文旅集团洽谈项目。朝阳镇孟山溶洞项目与中国矿业大学对接,县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孟山溶洞项目勘探方案,目前初步勘探已完成。
(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扎实有效
加强保护,挖掘资源。推荐周本祥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统筹推进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三批灵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加强对非遗工作的保护和管理。规范非遗队伍建设,召开灵璧县非遗传承人座谈会、灵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会议,开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信息摸排等,配合县人大调研关于贯彻实施《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情况。文物安全巡查常态化,实现41处文保单位巡查全覆盖,及时发现文物安全隐患并抓好整改落实。
展示形象,赋能发展。今年以来组织本地非遗产品参加“传奇皖北”宣传推介活动、2023首届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第二届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合肥)、2023首届宿州高端绿色食品及生态文旅展示展销会等市级以上非遗主题活动8场,组织县级非遗主题活动30余场。配合媒体进行非遗专题采风,拍摄灵璧文旅宣传片、《活起来的技艺》《走遍中国》等,让灵璧文化走出去。
落实责任,推进项目。完成灵璧县隋唐大运河遗址(凤山大道)回填保护项目的验收,推进龙山渠修缮工程进展。因地制宜改造大运河遗址公园城区段,初步编制《灵璧大运河文化保护带-概念性设计方案》。向省级文物部门申请资金维修虞姬墓,完成花石纲遗址安防方案的编制。切实做好基本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工作,全年完成县域基本建设用地文物前置审批项目审核30余个。
(五)文旅市场监管规范有序
严格执法,强化监管。2023年,出动执法人员4300余人次,检查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1300余家次,检查网上书店及各类网络平台30余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5次,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针对出版物、“卫星锅”、校园周边环境等的检查10余次。坚守底线思维,认真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整治工作,持续打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加强网络巡查,严防网络有害信息;强力清理整顿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创建无“小耳朵”社区8个、无“小耳朵”乡村40个。对36家经营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重点监管,遏制乱象。召开灵璧县营业性演出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全县网吧管理工作会议、全县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工作会议,全面加强文化市场审批管理。强化对新兴业态监管,开展针对“密室逃脱”“剧本杀”“妈见打”“美少女”手办等专项执法检查,夯实管理底线红线。联合县教体局等部门对全县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拉网式摸排,共排查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44家,张贴“温馨提示函”44份,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6份,处办群众投诉涉及校外培训机构退费案件8起。
规范秩序,守好阵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召开全县文化站长会议,对作品录入登记进行培训;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安排专人办理版权作品登记5000余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在单位内部全年组织集体学法12次,面向群众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强化广播电视监管,对全县无线调频广播、应急广播开展全覆盖排查,加强对全县各级广播播出机构的管理;召开全县应急广播使用和管理工作会议,通过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运维管理、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等建立起长效机制。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文化惠民,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个镇(开发区)综合文化站常态化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快新三馆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运行维护、“15分钟阅读圈”建设等;重点推进“送戏进万村”活动,争创省级模范典型;加强基层文化业务指导,创新夜间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推动“一镇一品”特色夜间文化活动,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完成2024年农家书屋图书配送工作。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围绕重大节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扩大送福送春联、“过年七天乐”传统文化展演、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戏曲曲艺大赛、“纳凉广场”等影响力。指导基层群众自办四季村晚、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唱响县域文化品牌。加强文艺创作工作,组织文艺交流和研讨,开展创作指导和培训以及作品孵化,指导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
(二)扎实推进旅游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抢抓“高品质旅游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机遇,持续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争创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等,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开展A级旅游景区复核和创建工作,强化景区景观质量提升,打造一批体现灵璧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启动虞姬文化园改扩建项目等。践行《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灵璧魅力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县的意见》,讲好灵璧故事,牵头提升全县旅游业现代化、品质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县。加强文旅推介和宣传,指导大庙桃花节、下楼梨花节、浍沟鸬鹚捕鱼文化节等办大办强,扩大影响力。加大奇石、钟馗、虞姬文化园和现代农业博览园宣介力度,积极参加旅游推介活动,吸引外来投资开发和游客观光,做好旅游业发展大文章。
(三)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和文旅产业开发工作。积极做好“双招双引”和皖北“两个加快”工作,摸排、征集、梳理、上报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录入安徽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落实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文旅项目实施,积极梳理摸排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同时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招商引资行动,促进高成熟度项目尽快落地实施,2024年重点实施虞姬文化园改扩建项目和朝阳镇孟山溶洞项目。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2024年继续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完成高质量普查分析报告。推进文旅夜消费品牌创建,积极指导企业申报,争取2024年创建4处文旅夜消费品牌。大力发展灵璧石文化产业,推动以灵璧石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品牌建设。
(四)扎实做好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在全县范围开展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的普查、走访活动。组织召开灵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或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共谋发展。推荐、参加非遗相关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影响力。组织非遗进景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展示展演活动,促使非遗“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筑牢文物安全防线。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争取文物专项维修资金维修省保单位虞姬墓,实施好国保单位花石纲遗址安防项目。完善文物基础资料,细化、完善各级文保单位档案,汇编各乡镇文物分布图,全面建档立册。充分利用“5.18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泛宣传,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营造浓厚氛围。
(五)继续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网吧、经营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出版发行、旅游行业、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出版物市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全县广播系统等重点领域监管,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