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教体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浏览量:  【字体:   】

关于对灵璧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09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文章来源:灵璧县教体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10-29 19:07 责任编辑:教体局政务公开

宋甜甜 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 2024099号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

一、何为预制菜?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根据消费对象不同,预制菜分为家庭预制菜、酒店预制菜等。

二、预制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环节多、储存要求高,产品质量问题频现。预制菜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时间跨度长,涉及预处理、预烹调、预保装、仓储物流、复热等环节。预制菜需要广泛使用冷链,而目前传统的冷链物流存在信息上的不流通、控温不精准、品质恶劣度高等不足,导致预制菜配送过程出现上下游衔接不到位、出现食物变质问题。

(二)门槛低、资质参差,食品质控难以保障。我省预制菜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征,带动能力不强。其中不乏个体工商户以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存在原料质量检验不够严格、菜品加工环境不达标、生产加工设备不达标等问题。部分作坊式加工单位生产规模小,且不具备冷链仓库、中央厨房等必备条件,极易使食品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三)产业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预制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以初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设备和工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从生产环境、条件、标准、技术等方面标准化程度还不高。多采取市场化采购、农户订单式采购或农民合作社合作等方式,从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生产标准、生产技术等方面无法实现标准化,预制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另外,产品的口感与风味复原难度大等问题。

三、预制菜可不可以进校园?

2023年9月22日,新华社记者就“预制菜进校园”采访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长期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实施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等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这位负责人指出,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四、灵璧县学校食堂现状

目前,灵璧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298家,其中幼儿园食堂95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188家(其中高楼中心小学因食堂重建未供餐),其余学校为自营或承包经营。

实行营养餐改善计划的187家学校供餐实行六统一模式:不存在使用预制菜的情况。

95家幼儿园食堂全部采用购置新鲜食材,现场加工的模式供餐,也不存在使用预制菜的情况。

除实行营养餐改善计划的187家学校食堂和95家幼儿园食堂外的其他学校食堂暂未发现使用预制菜的情况。

我局将在监督检查中将是否使用预制菜作为一项检查内容, 杜绝使用预制菜,确保广大学生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你对我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 A 类

联系单位:灵璧县教育体育局

联系电话:0557-6022248

                                                                         灵璧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