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规划计划
浏览量:  【字体:   】

灵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灵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7-11 14:59 责任编辑:退役军人事务局政务公开

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报告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工作取得成效

上半年,我县退役军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22项重点工作部署,聚力推进系统“三化”建设,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为军拥军氛围更加浓厚。县局荣获全市“文明单位”称号,*人受市以上表彰。5月份,第二届全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我县选手勇夺市级冠军、省级第*名。“兵支书 “兵委员人数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引领作用明显,*“兵支书 “兵委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领头雁”“主心骨”的作用,经验和做法获得市局领导高度评价。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思政引领更加深入。一是媒体宣传力度更大。上半年,《安徽日报·老兵融》刊登我县退役军人宣传信息72篇,《寻找最可爱的人—宿州地区志愿军老兵的故事》一书收录了我县陈广财等抗美援朝老兵事迹,安徽省电视台《功勋》栏目专题报道抗美援朝老兵范成付等人,掀起“学英雄、建新功”高潮。二是拓展“安徽老兵”等平台功能。广泛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持续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选树活动开展“了不起的创业兵”系列宣传。

2.基层保障体系规范。一是服务中心(站)基础建设过硬。对已经达到示范化建设军服站进行提升,存在短板的服务站限期令其整改,确保“五有”和全覆盖落地生根。二是规范工作制度和流程。全县339个军服中心(站)服务清单全面上墙,实行“首问工作制”和“全程代理制”,完善服务保障工作流程、运行机制、职责清单,服务保障体系运行顺畅,实现了服务中心(站)建设从“有”到“优”

3.优抚政策全面落实。一是按时足额发放优抚资金。全县发放抚恤补助金*人、*余万元。二是落实优抚医疗保障,部分优抚对象医疗保险及救助*人次,医疗费支出*万多元。三是发放*名困难退役军人生活困难补助*余万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四是常态化做好光荣牌悬挂和待证申领服务全县共办理优待证*

4.安置就业稳步推进。一是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工作,春季退役士兵*人返乡,“一站式”办理入户、社保接续和组织关系转移等。二是保障退役士兵一次性自主就业金*人、*万余元,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人、*万元。三是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场,提供岗位*多个,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多人。四是优惠创业就业政策,为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减免税费*万余元,兑现技能培训资金*万元,核查高职扩招信息*人。

5.双拥工作互动提升。一是常态走访慰问。节日期间走访优抚对象*万人,投入资金*余万元,慰问老复员军人及三属*人、边海防现役官兵家庭*户。二是欢送立功喜报。全县为*名三等功以上家庭送立功喜报,彰显军人荣誉,国防教育家庭示范站001号牌收藏军博馆。三是困难帮扶到位。*名困难退役军人每人打卡发放*元,*人申报市崇军关爱基金,*名抗美援朝老兵各发放*元慰问金。

6.纪念褒扬成效显著。一是保护设施。加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建设力度,落实全面排查整改,对8座无名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搬迁,做到“应迁尽迁”。二是红色传承。清明期间,烈士陵园组织*余场祭扫活动,接待*万人次。做好异地烈士亲属和团体祭扫接待*余人。三是区域联动。与淮安市洪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为烈士家庭排忧解难。

二、下半年工作谋划

(一)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应站在国防军队建设大局的高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积极投身灵璧现代化建设。

(二)持续推进“三化”全面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统揽 ,聚焦“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安置就业质量全面提高、优待抚恤制度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尊崇尊重氛围不断浓厚目标任务,推动我县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做好“八一”期间部队走访慰问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活动,优待金足额发放到位。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浓厚社会化拥军氛围,切实让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四)持续落实安置就业培训。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教育管理好、岗位归集好、阳光安置好,力争安置事业单位比例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做好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参加第三届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为退役军人发挥才智提供更大舞台。

(五)持续做好烈士纪念褒扬。认真组织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组织老兵红色宣讲团进校园,协同抓好学生军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