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公安局 > 便民服务
浏览量:  【字体:   】

公安提醒: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升级了!多人中招被洗脑

文章来源:灵璧县公安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04-22 15:10 责任编辑:公安局政务公开

望广大市民朋友们仔细观看
一定一定要提高警惕
!!!
此类诈骗利用公检法的威信力
击破心理防线
再使用前期准备好的私人资料砸向受害人
人们往往因恐惧被骗子操纵……
 电话冒充公、检、法诈骗有两大突出特点 

第一大特点:

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编造各种虚假事由实施连环诈骗,作案手法不断变化。

第二大特点:

犯罪手段迷惑性强,受害人容易上当受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身份,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信息伪造通缉令迷惑被害人。
 骗子无处不在,套路防不胜防——时刻要警惕 
图片

一、要求你绝对不能挂掉,并为你转接电话的

没有谁有权利让某人绝对不能挂电话,转接的电话通常都是串通好的另一个骗子的电话。

二、要求你必须开通网银或重新办一张银行卡

同样,没有人会强制性要求你去办某一张银行卡,遇到此类情况,请千万不要去所谓的网站上透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三、要求你绝对不能和别人(尤其是警察)透露通话内容的

警察蜀黍是最能帮你的人,如果连警察蜀黍都不能知道的事,那这件事肯定是坏事,就是骗子正在对你做的这件坏事!

四、要求你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和他继续通话的

如果是警察蜀黍给你打电话,绝对不可能会有此类要求,找隐蔽的地方只是方便骗子行骗,以免被人“多管闲事”,提醒了受害人。
针对此类诈骗案件,我们该如何防范?
下面为您解锁
此类诈骗的五个步骤
轻松识破他们的骗局
让你免于此类诈骗的发生
在冒充公检法的整个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电话中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要环环入戏、声情并茂,诱骗他人入局。

第一步:骗取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

第二步:震慑

骗子会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

骗子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第四步:遥控转账

骗子声称资金调查,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入局。实则是要求受害人把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然后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或者要求受害人将所有资金汇集到一张银行卡,然后骗子通过骗取受害人该张银行卡的密码、验证码、网银等信息将该张银行卡的资金转走。
 还没结束呢,看看骗子的最终目标 
至此,整个诈骗过程完成,受害人卡上的存款将全部落入骗子手中。但这还不是骗局终结,很快,受害人还会继续接到威逼转账的电话,诈骗剧本要求,一旦上钩就要吃干榨净,直到卖房。
图片
 公安提醒广大市民 
针对此类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公检法机关执法办案程序,在接到此类电话时保持冷静,一定要多方核实,对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涉及资金操作的电话要谨慎对待,对确属电信网络诈骗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资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对资金进行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针对此类诈骗案例如何防骗,你记起来了吗?
总结一句话
就是“三不”
不听、不信、不转账
防止被骗
快转发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
多一次转发
就会少一人被骗


来源:商丘公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