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灵璧县医疗保障局 > 政策解读 > 其他解读
浏览量:  【字体:   】

安徽推出7项医保便民新举措异地就医可“自助备案”

文章来源:灵璧县医疗保障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3-05-29 15:29 责任编辑:医保局政务公开

5月19日,省医保局发布消息称,针对系统梳理、调查研究、征集意见中发现的问题,推出了第一批“医保便民新举措”,从就医结算、异地就医备案等7个方面努力为参保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保服务。

  就医结算“一码通办”

  针对群众反映的医院看病就医需要带身份证、社保卡,到不同医院还要办不同的就诊卡,并预存费用,就医结算环节不够精简等问题,省医保局提出,将与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在医疗机构铺设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升级改造系统,逐步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在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结算等环节上的全流程应用。5月底前各市至少开通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就医结算“一码通办”。

  针对部分参保患者没有本地医院的转诊手续也未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在异地就医时就需要垫付医疗费用,回到参保地医保中心手工报销,不能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问题,省医保局提出,6月下旬起,参保群众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出院前办理自助备案,医保部门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将患者备案信息上传到就诊医院,参保患者出院后直接结算医保费用。

  此外,针对市域范围内,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业务需要到参保地县(区)医保部门办理,不能就近申办问题,我省将从6月下旬起,首批对医保政策咨询、参保信息查询、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开具《参保凭证》、异地备案(包括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备案、异地转诊人员备案)、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本地生育津贴支付等7项医保业务推行市域范围内医保经办服务“同城通办”,实施全域受理,属地审核。一个统筹区的参保人员不再区分户籍地、居住地等参保地址,均可就近向市本级、县(市、区)医保服务窗口提交纸质材料,领取受理回执,办理结果将通过短信等方式告知。

  医保政策“一号问”

  目前,有些医保部门的宣传单、宣传册对医保政策表述过于专业,群众看不懂;还有少数地区对医保政策宣传单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把最新的医保惠民政策有效传递给群众。6月上旬开始,我省将统一全省医保政策“明白纸”格式,组织各统筹区编制完善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保政策宣传单,在各级医保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并向所有参保家庭送达一张“明白纸”。

  此外, 为方便医保结算信息“随时查”,5月中旬起,参保群众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皖事通APP等渠道,登录进入“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在“业务办理”栏点击进入“个人就诊台账”栏,即可随时查询、下载、打印自己的门诊、住院、药房购药等历史医保结算信息。5月下旬起,还将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主体,推行医保政策“一号问”服务。汇总全省医疗保障咨询服务电话,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公布全省医疗保障服务咨询指南和办事地图,让参保群众“一站查、一号问”。

  慢病待遇“免申即享”

  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的参保患者,按常规的门诊慢性病申请途径提交材料、线下申请不方便,待遇享受也不够快捷。针对这一问题,争取在6月下旬对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3个病种,参保群众出院结算后,参保地医保中心根据医保信息系统中的出院诊断等信息,直接认定相应的门诊慢性病,并通知参保群众即时享受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